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支点之“光”重塑武汉之“重”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20:4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5月16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在武汉开幕,这场汇聚全球光电子信息领域顶尖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盛会,再次将武汉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中,湖北明确提出,要打造成为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世界知名科技新城。从光纤光缆到智能终端,从核心技术到产业集群,武汉正以“光”为支点,聚力“独树一帜”优势,打造万亿级产业规模,撬动城市能级跃升,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科技上限决定产业上限,在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中,龙头企业不仅是产业规模的支撑者,更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近年来,武汉涌现出一批批锐意创新、弯道超车的领军企业,不仅有中国信科、华工科技等本土“链主”企业,还汇聚了海微科技、光迅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深研科技、硕果累累。本届光博会上,近百项光电子领域首发首展核心技术集中亮相,武汉大放异彩,长飞光纤展出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空芯反谐振光纤,相较于传统光纤,传输时延降低约34%,意味着在下一代光纤领域,长飞已领跑全球。从“追光者”到“领航员”,作为合资公司,成立初期,长飞“以市场换技术”,不断扩充产能后选择走出舒适区,毅然投身自主创新,目前已实现在行业内的全球“领航”。作为见证者,历届光博会目睹了武汉光电子产业坚持以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推动产品从“国产替代”向“全球领先”跃升,为中国光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更体现在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融合度上。上游核心技术、设备供应商与下游终端应用企业紧密协作,形成从研发到市场的完整闭环,科技创新不再高高在上,产业需求不再孤军作战。从实验室的前沿攻坚到企业车间的技术迭代,从基础研究到市场端口,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正沿着“芯-光-网-算-端”的全链条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跃迁。追光逐芯四十余载,中国光谷已聚集1.6万家光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光通信领域为例,涵盖上游光纤光缆、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块、下游光系统设备,形成了一条自主可控的光通信产业链。近年来,在“光+”融合发展模式下,光谷里的“光合效应”正在迸发。去年11月,光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软件园正式挂牌亮相,带动汽车与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融合。本届光博会特设“光+AI”展区,“光+无人驾控装备”“光+机器人”前沿应用矩阵列队亮相,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不仅拓展了产业边界,更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

光电子产业在支点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其对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动力上。随着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的加剧,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光电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和强带动性的特点。它的发展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同时,光电子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武汉聚集,进一步巩固了武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从“一束光”到“万束光”,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用链式思维塑造产业生态,借光联万物实现“光合效应”。面对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武汉将继续以光为支点,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光电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贡献“武汉方案”。这束光,不仅照亮了江城转型之路,更将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未来,武汉有望凭借光电子产业的卓越发展,在国家战略支点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引领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林韫(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财政局)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