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任务中找准着力点?答案是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在细微处见真章,在精准上求突破。这种“绣花思维”不是简单的精雕细琢,而是一种工作理念的革新,它要求组织工作者既要有宏观把握的能力,又要具备微观操作的本领,在看似不起眼的小切口中,做出组织工作的大文章。
古人云:“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干部队伍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选贤任能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然而,知人如观火,识人似辨金,仅凭一两次考察谈话、几份书面材料,犹如雾里看花,难以窥见干部真实全貌。“微业绩” 恰似散落在工作日常中的珍珠,唯有组织部门以 “绣花” 般的耐心与细心,方能将其一一拾起、串联成链,让干部的真实能力与品格熠熠生辉。新时代组织工作,需构建立体化知事识人体系。通过 “蹲点调研” 扎根一线,以 “嵌入式考察” 深度参与,在干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化解复杂矛盾的过程中,观察其政治定力、专业素养与担当作为。正如古语所言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只有坚持 “观其言更观其行,察其表更析其里”,才能拨开表象迷雾,精准识别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在“神经末梢”上发力。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但这个地基是否牢固,往往取决于最末端的“毛细血管”是否通畅。譬如,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创新“红色物业”模式,将党组织建在楼栋里,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襄阳市推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会”,整合乡贤能人参与村级事务。这些创新实践印证:基层党建不是建几个豪华阵地、搞几场热闹活动就能见效的,关键是要让党的组织体系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组织部门应当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法,像绣花一样“因材施针”,在农村探索“功能型党小组”,在城市推广“网格党支部”,在两新组织推动“党建入章程”,让每一名党员都能找到组织、发挥作用。
人才工作要学会“滴灌”而非“漫灌”。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但一些地方的人才工作还停留在“撒胡椒面”阶段,政策同质化、服务表面化问题突出。譬如,武汉东湖高新区推出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每位高层次人才配备专属服务团队,从项目申报到子女入学提供全周期服务;蕲春县根据本地中医药产业需求,精准引进李时珍医药集团研发团队,带动全县大健康产业突破百亿产值。这些成功案例印证了人才工作需要“精准滴灌”的道理。组织部门应当改变“一刀切”的工作惯性,深入调研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构建“金字塔”式人才政策体系,既重视“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也注重本土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让各类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土壤。
在荆楚大地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征程中,湖北组工干部正以“绣花功夫”书写新时代答卷。从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人才服务专员”穿梭于实验室与企业间,到鄂州花湖机场党建联盟保障国际货运枢纽高效运转;从宜昌“三在”工程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到十堰“红色物业”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处处彰显着组工干部精准发力的担当。面向未来,全省组工干部要继续发扬“安专迷”精神,以精准识人的“火眼金睛”选贤任能,以扎根基层的“绣花功夫”强基固本,以量身定制的“滴灌服务”聚才育才,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湖北支点建设的澎湃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宇威(黄石市委组织部)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