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中,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政务APP泛滥、工作群“打卡留痕”等顽疾,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也消解了政策落地的实效。尽管各地加大清理力度,但“清理—反弹—再清理”的循环仍屡见不鲜。这警示我们,深化指尖减负,必须实现从“表层清理”到“深层治理”、从“短期整改”到“长效革新”的跨越。
“工作留痕”本为规范流程、压实责任,但在一些地方却异化为“痕迹主义。这种“指尖上的应付”,看似热火朝天,实则陷入“数据空转”的无效循环。要破解这一难题,需从“一刀切删减”转向“精准化治理”。例如,建立政务APP“准入白名单”,对功能重复、强制留痕的“僵尸应用”一律关停;整合跨部门数据壁垒,打造“一平台通办”的轻量化工具;同时,利用后台数据分析高频打卡、重复填报等问题,反向倒逼责任部门优化流程。
“群里动动嘴,干部跑断腿”的现象,暴露了个别领导干部“重显绩轻潜绩、重速度轻质量”的政绩观偏差。要纠偏这种政绩观,需重塑考核“指挥棒”,将“群众口碑”“问题解决率”作为核心指标。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无会日”机制,明确每周固定时间不安排会议,把时间留给基层干部抓落实;有的把“会场”搬到群众身边,将“一级讲给一级听”转变为“一级干给一级看”。这些实践启示我们,只有让群众成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最终裁判者,才能倒逼干部转变作风。
指尖减负的本质,是破除形式主义对治理效能的消解,把干部从“指尖”解放到“脚尖”,把资源从“线上虚耗”转向“线下服务”。譬如,在社区干部,过去每天忙着在群里报数据,现在腾出手组织“邻里议事会”,反而把矛盾化解在了楼道里。指尖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未来,应更多提倡从“被动减负”迈向“主动作为”。例如,全国多地开展“干部换位跑,服务在一线”活动,党员干部化身外卖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深度感知政策制定执行与群众切身体验间的“温差”。这种“键对键”到“心连心”的转变,正是指尖减负的深层目标。
当前,湖北支点建设正深入推进,更需要党员干部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拼抢中出效率。指尖减负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工作效能的提升上。各级部门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纠偏政绩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革考核机制,推动治理逻辑从“群里吼”到“实地走”、从“数字政绩”到“群众满意”的跃迁。唯有如此,减负才能真正成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的“助推器”、干群血肉相连的“连心桥”,为湖北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勇(黄石市委组织部)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