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让好作风在基层深深扎根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23:4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深切期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同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被播撒在基层这片沃土之上,期待着开花结果。要让这颗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必须将其要求贯穿于基层工作的始终,为基层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形式主义,如同一只拦路虎,曾让基层干部陷入“调门高、落实差”的困境。那些繁琐的“留痕管理”、名目繁多的督查考核,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真正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基层的土壤。各地纷纷响应,精简会议文件、合并督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基层虽小,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任何形式的腐败都会损害群众的利益,破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中央八项规定划定了纪律的红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专项治理和阳光村务工程的推行,一批“蝇贪蚁腐”受到了查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譬如,阳新县排市镇下桥村和官科村的政务公开实践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让村民能够实时监督村级工程建设,确保了权力的透明运行。

基层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他们的作风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的评价。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网格化管理”,从“驻村帮扶”到“结对共建”,各地都在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阳新县排市镇万家村推行的“红色议事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干部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解决了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要让好作风在基层生根发芽并非易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基层作风建设的指南针,只有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才能让好作风在基层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让群众在好作风的滋养下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孟林涛(黄石市阳新县“富川新语”网评团队、排市镇)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