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科普浪潮涌荆楚,创新活力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5日22:0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5月24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武汉盛大启幕。这场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活动,宛如一场全民科普的饕餮盛宴,更彰显出科技创新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涌动的澎湃活力。从书本课堂到实验室,从懵懂的中小学生到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这场覆盖全省的群众性科普浪潮,正以多元而深刻的维度,不断深化湖北的创新基因,激发青年人才迸发出强劲的科技创新活力,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在武汉植物园的启动仪式现场,小学生们灵动的手势舞与院士级的科技成果同台展示,这一奇妙场景恰是群众性科普价值的鲜活写照。全省联动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荆楚科普大讲堂”等五大系列行动,如同一股春风,吹散了传统科研机构与大众之间的隔阂,让深奥的科学原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化作了可触摸、可感知的亲身体验。

湖北的8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宛如一座座科学灯塔,不仅向青少年们展示着科学家们的精神风貌与卓越贡献,更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青少年心中对科学探索的渴望之门。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一场全反射的水柱光波导实验正在上演。青年学子们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光沿着弯曲光纤传播的奇妙现象,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世界。这一刻,中国通信技术的精度与追求,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直观地呈现在他们眼前。这种“浸入式”科普,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青少年们纯净的心灵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探索意识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湖北此次创新性地采用“线上云展厅 + 线下展览”的双轨模式,为大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盛宴。50余个科技展位上,既有北斗导航卫星的“心脏”,星载铷原子钟、“空中造楼机”等硬核科技展品,让人大开眼界;又能与它们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团队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前沿知识。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冠军陈秋逸,巧妙地将北斗系统的研发故事与气象案例相结合,赋予了硬核科技以“星空下的中国式浪漫”,让原本高冷的科技瞬间充满了情感温度。省科技馆原创的科普剧,通过科学精灵“亮亮”与少年“多多”的奇幻冒险之旅,引导青少年亲身体验科研的全流程。剧中强调“差不多”可能导致重大失误的理念,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更在他们心中搭建起了批判性思维的框架。当科普教育从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它便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成为了科研成果的“翻译器”,让复杂的科学变得通俗易懂。

群众性科普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衔接,正孕育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育生态。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与共青团湖北省委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湖北赛区活动,聚焦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绝佳平台。宜昌市开展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邀请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与青少年们面对面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创新故事。这些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述,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这种“榜样引领 + 实践创新”模式的形成,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舞台,更推动了湖北的科教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的转化。

当科普活动从单纯的“传播科学”深化到“培育科学思维”,科研实践从“实验室专属”转变为“社会共享”,大众创新从“概念理论”落地成“应用技术”,社会便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壤,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发现和滋养未来人才创新的种子。那些在科普剧里初次领略科研严谨性的少年,在云展厅中为大国重器惊叹不已的学子,或许就是未来引领量子革命的科学家。这种深深扎根于群众土壤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终将在代际传承的接力中,让科技强国梦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