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龙港红”与“生态绿”和合共生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6日21:0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鄂赣交界处,阳新县龙港镇的山水间留存着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这里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东方小莫斯科”,中共鄂东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等48个党政军机关在此设立,70余处革命旧址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如今,这片红色沃土以“红绿相融”之姿,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相互交织,激发出老区振兴的强大动能。

龙港的红色血脉,是融入骨子里的精神象征。红军街上,彭德怀旧居的青砖黛瓦见证过战火纷飞,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似还回荡着算盘声响。这里不仅见证了历史,更传承着文化。当地用心活化红色资源,修缮鄂东南后方石印局时,保留斑驳墙面上的宣传标语;岩泉村将红军亭画廊与数字技术结合,游客扫码便能聆听革命故事。此外,龙港依托1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造“红色记忆云展馆”,借助VR技术让年轻人仿若穿越至1930年的龙燕区苏维埃政府,感受历史温度。

若红色是龙港的精神底色,绿色便是其发展的生命脉络。在金竹尖生态园,万亩白茶基地与红军街相互映衬,形成独特景观。德仕宝农业公司采用“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将1700亩荒山变成茶香四溢的“绿色银行”,其“金竹云雾”茶连续三年在武汉农博会上获奖。龙港还将红色元素融入生态旅游,游客清晨可在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午后漫步红军街感悟革命精神,夜晚入住“红军驿站”民宿,聆听老支书讲述往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文旅与生态农业相互促进。

乡村振兴的底色,在于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的深度交融。阳新县龙港镇以民生需求为笔,在山水间书写“红绿共生”的答卷。譬如,集镇道路“白改黑”工程,不仅铺就了18米宽的沥青坦途,更打通了红色记忆与生态富民的连接线;村民以竹篾编织生态护坡,让2700亩荒山蜕变为白鹭翩跹的绿洲,恰似用生态画笔为红色热土添上灵动注脚。村级物流网点的全覆盖,让黄桃、油茶带着山野晨露直抵都市餐桌,印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逻辑。而当采茶戏《龙港秋夜》的曲调在红军街上响起,“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唱词与茶香交织,传统艺术便成了红色精神与生态文明的纽带。老区振兴关键在革命精神引领,生态底色浸润,以生态价值反哺红色血脉,方能走出一条“红绿相映、生生不息”的永续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龙港镇的振兴之路如一幅山水长卷。红色是浓墨重彩的底色,绿色是灵动飘逸的留白,二者在创新发展中浑然一体。从“东方小莫斯科”到“红绿融合示范区”,龙港的实践证明,革命老区的振兴需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突破。“龙港红”与“生态绿”和合共生,不仅为龙港自身发展找到了路径,更为阳新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龙港镇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老区振兴既要守护精神火种,更要培育发展新芽,让红色记忆在绿水青山间永续传承,让阳新大地在红色与绿色的交织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远林(黄石市阳新县“富川新语”网评团队、龙港镇 )

责编:田城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