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的肖某引发舆情事件调查处置进展,如一记重锤,敲响了医疗行业医德医风建设的警钟。这一事件虽是个案,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个别医者道德底线的失守,也警示着整个医疗行业需时刻自省、坚守初心。
从事件本身来看,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在手术关键时刻擅自离场,将患者置于危险境地。手术台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肖某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更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极端漠视。而规培住院医师董某莹凭借伪造学历、剽窃论文和造假学分进入顶级医院,更是对医疗人才培养体系的公然挑衅。这些失德行为,严重损害了患者利益,也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个案不能代表整体。在医疗战线上,无数医护人员日夜坚守,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守护着人民健康。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抗击疫情、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此次事件中的肖某和董某莹,只是医疗队伍中的极少数败类,他们的行为绝不能成为否定整个医疗行业的理由。
对于此类失德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批判和惩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以雷霆手段展开调查,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并解除聘用关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并给予重罚;北京协和医学院撤销董某莹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同步吊销其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这些处理措施彰显了相关部门对医德失范零容忍的态度,也向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医德医风不容践踏,生命至上不容侵犯。
在批判个案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如何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一方面,要完善医疗行业准入制度,严格审核医护人员的学历、资质和品德,杜绝“注水”人才进入医疗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医德表现与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挂钩,激励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还应畅通患者投诉渠道,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让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要重建人民群众对医生的信任,除了加强制度建设,还需要全体医疗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每一位医者都应时刻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让手术刀剥离私欲,让白大褂重染仁心。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公布的南丁格尔奖中,中国获奖人数最多,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医护人员在护理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中国医护人员的肯定,也为整个医疗行业树立了榜样。相信在全体医疗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医疗行业必将更加风清气正,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必将得到更加坚实的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小亚(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区卫生健康局)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