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江汉“烟火气” 商贸活力足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8日22:0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武汉市江汉区作为百年商脉的核心承载地,正抢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深厚的商贸底蕴与现代服务业优势,通过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以新场景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借助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加速实现消费能级的跨越式提升。当下,江汉区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载体不断丰富,消费活力持续迸发,消费氛围日益浓厚,呈现出积厚成势、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湖北支点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江汉区以文旅商融合为纽带,巧妙串联区域内的文化地标、商业载体和旅游资源,让原本分散的消费要素有机整合,逐步构建起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消费增长极。江汉区依托汉口历史风貌区改造工程,将戏曲文化、百年商埠文化巧妙融入现代消费场景。譬如,“戏码头文化街”通过精心布置京剧雕塑、搭建街头舞台以及绘制戏曲彩绘,打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实现了戏曲文化与商圈流量的共生共荣。南部街道则以孙中山铜人像为中心,通过“微改造”激活街区美育空间,打造了约1380米的历史文化展陈墙,更新了约4950平方米的外立面,构建了“小而美”的街区打卡新地标,实现了城市记忆保护与空间品质提升的有机统一。未来,江汉区将以市场提档升级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联保里、花楼街、民众乐园、水塔等文化地标载体,结合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创新多元体验与融合业态,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江汉区聚焦新场景创新驱动,从消费需求痛点与体验升级方向精准发力,在首发经济、老字号振兴、热点IP等领域持续突破,点燃了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引擎。该区瞄准Z世代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首发经济。自2019年以来,累计引进首店475家,其中2024年新增首店100家,占全市三成,总量与增量均位列全市第一,彰显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消费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江汉区拥有蔡林记、精益眼镜、汪玉霞、德华楼4家中华老字号,数量居武汉之首。老字号品牌是城市文化的瑰宝,推动江汉老字号扎根本土、守正创新,对于增强其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为此,在区商务局的积极助力下,全区12家湖北老字号、2家武汉老字号企业获得武汉市专项资金支持380万元,5家老字号企业成功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共计54.17万元,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此外,江汉区拥有277.4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汇聚了3万方以上商业综合体28个、品牌门店2817家,消费载体集聚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江汉区同步打造“来汉口 逛江汉”、武汉马拉松、樱花消费季、“风雅西北湖”等多个文化消费热点IP,形成了“商圈汇聚+热点IP”的文旅消费矩阵,使得街区客流量、商圈销售额、媒体曝光量持续提升,有力带动了街区消费稳步增长。江汉区的生动实践,不仅以消费为引擎,更在于驱动城市转型与升级。江汉区的每一步探索,都像是精心布局的棋局,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书写着“以城为媒、向新而兴”的时代答卷。

在商圈运营端,武商商圈“智慧大脑”平台整合消费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通过5G、AR/VR实景导航、小程序预约车位等智慧化改造,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有效提升了商圈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业态创新端,江汉区率先布局低空经济,开通全国首条跨江商贸无人机航线,未来将拓展配送品类至生鲜、药品等,构建“空中+地面”立体消费网络。通过数字赋能,江汉区正形成“消费数据可追踪、消费体验可定制、消费生态可持续”的新型消费范式,为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江汉区的实践,不仅仅是对消费模式的探索,更是对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展望未来,江汉区将继续以消费为引擎,驱动城市的转型与升级。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挑战与机遇,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江汉区的引领下,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消费市场,都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江汉区的实践,正如同那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城市前行的道路,引领着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柳钰凡(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