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江汉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彰显出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江汉区委书记叶文静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实践中,街道作为最贴近市场主体的治理单元,既是营商环境的建设者,也是体验者。营商环境优不优,企业感受最真切;政策落地实不实,基层最清楚。街道要筑牢营商环境的基础桩,为“宜商江汉”建设添砖加瓦。
在宜商江汉建设效应的影响下,江汉区的营商环境已从“政府主推”走向“企业自信”,从“制度保障”迈向“情感归属”。这份“情感归属”在街道层面,体现为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街道是每天和企业“打交道”的第一线,服务“温度”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基层工作人员不能简单将执法等同于罚款,把检查异化为挑刺。比如,在处理一些轻微违规行为时,街道可以先进行提醒教育,给予企业改正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处罚。这样既能维护市场秩序,又能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善意。为江汉区营商环境注入“街道温度”,不仅能优化政企关系,形成相互信任的正向循环,还能产生“近者悦、远者来”的招商效应,为宜商江汉投资兴业的沃土浇水施肥。
宜商江汉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政府服务“快一拍”,企业困难就能“少一分”。街道与市场主体联系最为紧密,最能直观感受企业的痛点与堵点。街道要始终把企业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制度突破作为关键抓手,把数字转型作为强大支撑。在简政放权上持续发力,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让企业办事更便捷;在服务升级上精益求精,为企业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在效能提升上寻求突破,提高办事效率。比如,街道可以建立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落地、建设、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切实体会到“困难时有人帮、发展时有人扶”的获得感,通过政府服务的全面提速,助推企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此外,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诊断出每一件“小事”。聚焦企业融资难、用工难、转型难等实际挑战,街道要开展“搭建‘政企协商’平台,建强‘宜商江汉’品牌”主题活动。及时召集各个职能部门为企业答疑解惑,以圆桌沙龙的形式为营商环境的“硬骨头”问题“把脉”,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共同搭建桥梁、精准服务、解决难题。同时,街道要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清单转化为精细化服务清单,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街道可以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街道可以组织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以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江汉区营商环境服务质效,在实践中让“宜商江汉”的金字招牌更添光彩。
用温度暖企心,以速度抢机遇,靠精准解难题,方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但方向始终明确。让基层温暖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市场土壤,让服务的雨露滋润每一株企业幼苗,最终收获的必将是肥沃的营商土壤。相信在街道的全力“街”力下,“宜商江汉”将更加动人,江汉区的经济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健(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常青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