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青春智慧书写“健康中国”优秀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2日23:2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当XR技术遇上儿童近视防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国家博物馆的聚光灯下,中南民族大学李云帆团队用“数字视光”项目给出了惊艳答案。这件集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于一体的视力训练仪,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破解社会难题的创新能力,更折射出新一代中国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担当情怀。这场青年智慧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双向奔赴,正在为民族未来擘画更清晰的视界。

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困境,传统防控手段常陷入“设备笨重难普及”“训练枯燥难坚持”的困局。李云帆团队以“软件定义视光”的破局思维,构建起兼具科技温度与医学深度的解决方案。他们用VR游戏提升训练趣味性,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个性化方案,借智能中台打破医疗资源壁垒,这些创新不仅让技术走出实验室,更让健康走进千家万户。累计服务超5000名用户、训练时长突破120万分钟的数据背后,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小眼镜”问题的深情回应。

在项目指导老师潘泽江教授眼中,这群年轻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保持着“创业者般的热情”。从眼科医院的实地调研到算法库的反复调试,从硬件迭代的攻坚克难到产业对接的主动出击,三年磨一剑的坚持,诠释了当代大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品格。正如项目负责人李云帆所言,当看到孩子们因近视而模糊的视野时,技术攻关便不再是冰冷的任务,而是承载着守护光明的使命。这种将专业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联结的自觉,正是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从实验室的微光到国家博物馆的聚光灯,“数字视光”的成长轨迹恰似当代青年奋斗的缩影。在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的118个项目中,这样的青春故事不断上演。当青年创造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便能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破解民生难题的征程上激荡出磅礴力量。李云帆团队用XR技术为近视防控提供“中国方案”的探索启示我们,青年人的创新活力一旦与时代命题相遇,就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的升华。

古人云“少年强则国强”,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青春智慧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创新引擎。当更多青年像李云帆团队那样,以专业能力回应社会关切,用科技温度化解民生痛点,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个民族向阳而生的精神姿态。这场关于光明的青春接力,照亮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视界,更是中国创新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韩文思(中南民族大学)

责编:唐天琪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