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实践育人 以教铸魂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9日11: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杏坛新声,育梦成光。从教案设计到现场说课,从跨学科整合到文化传承,民大学子们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以实践为笔,以教育为墨,书写新时代师范生的责任与担当。近日,中南民族大学第三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在润良报告厅圆满落幕。这场由校团委、教育学院、教务处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活动,吸引了全校22个学院的303名本预科生和研究生同台竞技。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淬炼,生动诠释了“实践育人、以教铸魂”的深刻内涵。

教育是点燃火种的艺术,而实践是照亮前路的明灯。本届大赛中,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学段覆盖,从语文、数学到音乐、历史的多元学科交织,展现了参赛者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视野。外语学院本科生周佳欣以英语课《美猴王》为切入点,将中国经典形象孙悟空与漫威英雄巧妙融合,在语言教学中传递文化自信;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吴馨蓉以京剧唱段“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为引,用豪迈激昂的旋律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案例背后,是跨学科思维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是教育者扎根课堂、深耕文化的生动实践。让知识走出课本,将教学融入创造,教育的生命力便在一堂堂鲜活的课程中蓬勃生长。

以赛育人,育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该校副校长马玉堂在致辞中强调,大赛构建了“学习共同体、创新共同体、育人共同体”的三维空间。当研究生选手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设计课程时,当本科生在8分钟内完成逻辑严密的教学展示时,指导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灵感相互激荡,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这种“共同体”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教育从单向传授转向双向奔赴。正如周佳欣在赛后感慨:“逻辑衔接是备课的最大挑战,教师思路清晰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这种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远比书本理论更刻骨铭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铸就灵魂的丰碑。中南民大的育人实践,始终将文化传承与职业素养熔铸一体。吴馨蓉选择京剧教学,不仅因为其旋律动人,更源于“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的使命感;周佳欣的中西文化对比设计,则暗含着培养全球视野与文化自信的双重追求。这些未来教师站上讲台,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点,更是价值观的塑造、精神的传承。这种“铸魂”工程,正在为教育行业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大先生”。从教案里的一字一句到讲台上的举手投足,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在此间悄然生长。

三尺讲台,不过方寸之地,却能照见一个民族的教育未来。中南民族大学以教学技能大赛为支点,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变革。173名本预科生与130名研究生同场竞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碰撞出火花,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个体技能的提升,更是教育强国战略在高校土壤中的生根发芽。正如赛事组织者艾力亚老师所言,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以教育家精神锻造新时代的“大先生”。这让人想起百年前张伯苓“教育救国”的呐喊,而今日之中南民大,正以“实践育人”的探索,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坚守,更是星火燎原的传承。当年轻学子在赛场上绽放光芒时,当京剧唱腔在报告厅久久回荡时,我们分明看见,教育的火种正在无数心灵间传递。这些未来的教师,终将带着实践磨砺的智慧与文化浸润的底气,走上更广阔的讲台。而今日之赛事,恰似春夜细雨,虽无声,却滋养着教育强国的参天巨木。因为每一个用心设计的教案,每一段倾注热忱的讲解,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着最深沉、厚重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艾力亚(中南民族大学)

责编:何鹏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