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争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17:2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每年4月到10月的草木生长季,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就像候鸟一样来到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开展荒漠化防治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一度达八成以上,北林师生25年青春接力,到这里探寻治疗“地球癌症”的科学方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田野答卷”。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与嘹亮的号角中,国际世界的目光越来越聚焦于冉冉升起如初日般的当代中国,而历史的重任与希冀亦越来越赋予仰望星空且脚踏实地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青年投身基层实践,历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不可或缺的篇章。回溯往昔,一代代青年人在国家建设的最前线写下大地论文,在新疆策勒沙漠里,青年科研人员扎根边疆,十年如一日守望绿洲,向绿而行;在河北曲周农田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接力奋斗50余载,把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在太行山区里,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生前每年扎根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些沉潜于基层的岁月,如熔炉般淬炼了青年人的筋骨与灵魂,也如明灯照亮了国家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青年要有胡杨般的扎根精神,沉下心校准人生坐标,将奋斗的汗水洒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社会治理第一线,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蓝图,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体现的是真挚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让科技创新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同向同行,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不断向青年人提出新问题:如何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如何加快培育产业集群,让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如何让乡村更美、人民生活更好?回答好这一个个时代之问、发展之问,需要无数青春汗水的汇聚、众智众力的凝结。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要传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将所学所长回馈于社会,做一名有“泥土气”的青年实干者,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青年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国家繁荣与个体幸福的双向奔赴。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那些在基层一线踏破铁鞋、磨破嘴皮的青年干部,那些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将论文成果转化为丰收喜悦的科研工作者,那些在支教讲台上点燃乡村孩子梦想的年轻老师……他们的生命正是在与大地紧密相拥中获得了升华的质感。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就是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最大“风口”,青年聆听时代召唤、把握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既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最好舞台,必须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春意葳蕤承华景,云程发轫盛赤薪。青年朋友们,莫将青春仅仅封存于书本字句之间。让我们的“论文”从书页走向大地,当青春智慧融入广袤山河,当无数个体实践汇入时代洪流,必将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青春伟力。祖国广袤大地,正热切期盼着每一个青年以脚步丈量、以智慧灌溉、以奋斗耕耘——在时代沃土上写下最深刻、最动人的“青春论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晶晶(钟祥市委网信办)

责编:郑傲兰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