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赴宇,九天揽月,举国同心的团结奋斗、无数航天人的合力托举,让中国的航天梦飞向更远的星辰大海。6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航天英雄费俊龙与其他四位载人航天领域杰出代表,以“自立自强发展载人航天”为主题,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砥砺前行的清晰脉络与深厚底气。费俊龙那句“我们航天人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但更是一群脚踏实地的人,说到做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感言,不仅道出了航天人个体对使命的珍视,更折射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壮阔征程。
奋斗者精神,是托举航天梦想的强劲之翼。费俊龙等航天员在太空的从容不迫,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里的昼夜攻关,是生产线工人对“毫米级精度”的极致追求。“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凝结着整个航天战线数十万科技工作者、工程师、产业工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中有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师高凤林,三十多年如一日从事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他手中的焊枪关乎每一次发射的成败。还有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带领团队攻克月背着陆通信难题时,曾连续工作48小时不休息。千千万万的中国航天人用平凡铸就非凡,用坚守诠释担当,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发射场上的工程师团队,还是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他们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完成任务的保证,正是“全国一盘棋”的团结力量,托举着中国航天飞的更高、更远。
自立自强,是中国航天刻入基因的生存密码与腾飞引擎。“登天”的底气从何而来?坚定不移走自立自强之路,是中国航天无惧困难艰险的“制胜密码”。中国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解决了国防尖端技术从无到有的问题;独立自主打造航天科研与产业的庞大系统,解决了技术体系的规模化问题;独立自主实施月球探测、载人航天和全球导航系统等世界级工程,正在加快解决关键领域与关键核心技术的差距问题。60多年来,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筚路蓝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演绎着非同凡响的“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实践充分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既体现了航天事业优良传统,也是立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和内在要求。
星辰大海的征途,继续呼唤航天人的不断攀登。“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探路、“天问”启程……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见证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更稳更远,伟大的梦想,也在传承中得以实现,且更加闪耀。飞天之梦,何以赓续?是从青丝到白发,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每一代航天人有不同的际遇和挑战,但只要精神一脉相承,追“星”之路就拥有不竭动力,并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历久弥新。正如航天员王亚平所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触摸到它”。新时代航天人去追繁星、探宇宙、破苍穹、铸重器,把对星空的热爱融入航天征途,将这份精神持续传递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次次壮丽飞行,在通往太空的征途中描绘出最美的中国航迹。逐梦九天不止步,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必将迈得更稳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继(钟祥市委网信办)
责编:郑傲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