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三大精神”薪火相传 江汉实践谱写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30日15:3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巍然伫立的龙王庙,见证着汉水汇入长江的奔腾气势,更见证着由此生、由此兴的武汉市江汉区的两次“奇迹时刻”,1998年16名党员以“生死牌”筑起抗洪血肉长城,2020年48小时建成全国首个方舱医院托起生命之舟。从“万众一心”的抗洪精神、“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到“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三大精神已融入江汉血脉,成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基因。当精神火炬照亮“建成支点”的新征程,这片热土正以科技创新引领、以民生温度答卷,书写“三大精神”的时代篇章。

作为武汉市面积最小的城区,中部地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面对极为有限的发展空间、高校院所先天优势不足、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的现实,江汉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创新转型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展首发经济,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构建“23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武汉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行示范区。江汉以占武汉0.33%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市11%的服务业增加值,“汉融通”平台累计为37万家市场主体提供突破1200亿元的融资金融,累计引进首店近500家,全国首个数转创新中心为超5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正是新时代新征程对大别山精神的有力传承。

面对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难题,江汉以系统思维率先破题,打破“小区即治理单元”的传统模式,将全域视为“超大型社区”,引进市场化“大物业”,提供满足群众需求“大服务”,推行“政府补一点、居民缴一点、经营反哺一点”模式,实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与可持续运营。从“人墙堵洪水”到“全域智能运营”,江汉以市场机制整合资源、用数字神经感知民需,推动全区302个老旧小区实现“可视、可控、可溯”,让64万常住人口在28.29平方公里土地上实现治理效能跃升,彰显抗洪精神“化危为机”的治理智慧。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样的需求,江汉将高效治理升华为长效服务机制,将铁路沿线狭长闲置的建筑工棚空地改造为1万平方米的全龄乐园,打造首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满足从学龄前到初高中等全年龄段孩子的玩乐需求,兼顾儿童看护者需求,增设智能健身设备、舒适座椅,打造全龄共享空间,覆盖周边超1万居民,单日最高接待打卡超1000人次,获央视点赞“边角料再生典范”,更被住建部作为全国示范项目推广。从“48小时建方舱”到“工棚变乐园”,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全链条无缝隙健康服务网”,江汉以全龄友好服务系统践行抗疫精神“为民守夜”的初心。

当青年党员在龙王庙教育基地重温“生死牌”誓言,当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亿元楼宇中行走,当远洋鲸奇乐园的孩童声漫过曾经工地,“三大精神”早已跳出历史相框,熔铸江汉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力量。江汉用实践证明,精神传承的终极意义,是让发展成果浸润每个平凡日子。在全省加快“建成支点”的壮阔征程中,这方热土正以“三大精神”为笔,饱蘸产业、治理、民生的三重墨彩,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生动实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单亚东(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政研室)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