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低空经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如今,在汉南,市民能搭乘“空中巴士”,便捷地前往十堰武当山机场;汉口北低空港,载重5吨的无人货运飞机迅速将货物运往鄂州花湖机场;硚口,无人机高效运送 “救命血”;光谷,低空共享无人机活跃于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自去年武汉首批18条低空商业试点航线获批,低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武汉市无人机相关企业约有1800家,航空运动、直升机、通用航空相关企业数量也相当可观。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武汉正积极投身于这一极具潜力的万亿级“蓝海”市场。武汉若想在低空经济领域持续领航,需从多方面精准发力,强化关键要素建设。
发展低空经济,顶层设计是关键。空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对低空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武汉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对低空经济进行全面规划。一方面,需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任务,制定详细的发展路线图,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避免盲目跟风与无序竞争。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武汉“九州通衢”的交通枢纽优势,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找准在全国低空经济格局中的定位,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可依托现有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相关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拓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共同体,实现空域资源共享、产业链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发展低空经济,研发制造是核心。研发制造能力决定着低空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武汉应聚焦完善整机制造、关键系统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新型材料供应等全产业链,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鼓励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突破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新型材料等核心技术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项目招引工作,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与项目落户武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低空经济产业,提升武汉在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
发展低空经济,扩展应用是抓手。应用场景的拓展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武汉应加快发展应急救援、交通物流、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低空+”多业态应用场景。在应急救援领域,利用无人机快速响应、灵活机动的特点,实现灾情监测、物资投送等功能,提升救援效率;在交通物流方面,探索无人货运飞机、城市空中交通等模式,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在农业生产中,借助无人机开展植保、播种、灌溉等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文化旅游领域,开发低空观光、飞行体验等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吸引力。通过持续拓展应用场景,让低空经济更好地融入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赋能千行百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武汉发展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挑战也不容忽视。只有抓好顶层设计、研发制造与应用拓展等关键环节,协同推进、久久为功,才能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展翅高飞,实现产业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让低空经济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石瑞(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新华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