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让“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11:2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鼓励全省餐馆、奶茶店、火锅店等餐饮服务单位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切,更以制度化的方式推动食品添加剂使用透明化,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牛肉面的汤底是否含有增稠剂?网红奶茶中是否添加了过量甜味剂?这些问题时常让消费者充满疑问。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都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但由于添加剂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商家主动披露的意愿不足,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接收劣势。以“公示”为突破口,利用“阳光化”的操作,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强制命令,而是以“鼓励”为主,为商家提供了菜单标注、公示牌张贴、电子化查询等多种灵活的公示方式。这种柔性管理既考虑了大型连锁企业的标准化优势,也兼顾了中小餐饮商户的实际操作难度。同时,《指引》明确了公示内容的排序规则(按用量从多到少)、风险提示要求(如标注“孕妇慎用”“过敏者慎用”),并推广“放心餐饮社会监督码”等数字化工具,为商家提供了清晰明了的行动指南。

新规的出台,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商家的运营成本,但从长远看,它将倒逼餐饮行业从“价格战”转向“品质战”。当添加剂使用情况成为公开信息时,优质商家将更倾向于通过食材本身的品质和服务体验赢得消费者,而非依赖添加剂“修饰”产品。公示制度的建立让消费者有了权衡优劣的标准,可以逐步淘汰不规范经营者。

当然,《指引》的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部分商家对操作细则的困惑,反映出宣传和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知识的缺乏,也可能导致公示信息“看得见却看不懂”。因此,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有必要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针对商家的实操培训,并面向公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真正把利民的事办实办细办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斌(湖北武汉)

责编:范慧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