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小切口”撬动干部素质大提升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6日09: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当前,湖北全省正如火如荼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改革发展生力军的年轻干部,能否将工作要求转化为实践成效,关乎着个人的成长成才。实践表明,年轻干部的成长并不依赖“大投入”“大工程”,而是需要更精细化、更精准化、更个性化的培养体系,真正在“小处”着眼,在“小事”中历练,在“小场景”中检验,积小胜为大胜。

培养要“对号准”。年轻干部群体结构复杂,能力禀赋各异。既有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实干者,也有机关部门潜心钻研的谋划者;既有人才济济、锐意创新的青年新秀,也有转型晋升、急需补课的岗位新兵。不同岗位、不同阶段,对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干部培养绝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而要因人施策,精准滴灌。要通过日常考察、专题测评等手段,精准掌握干部的特长、短板与潜力,形成“干部画像”,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既要围绕长处“搭台唱戏”,也要针对短板“补课加油”,引导青年干部在适合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成长为各自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锻炼要“落到小处”。年轻干部要成长就必须要经过“真刀实枪”的实践锻炼。年轻干部培养要体现在一件件具体事务、一项项实际工作中,要把锻炼落在实处、细处、微处,把“课堂”建在项目一线,把“考场”设在攻坚前沿,把“磨刀石”放在日常岗位。比如,可以交给他们一场调研、一篇分析报告、一项复杂协调。小事虽小,却最能考验干部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作风状态。唯有在落到实处的历练中,年轻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想得透、说得清、干得成”,在干中成长,在事中见真章。

评价要“刻度细”。年轻干部成长的节奏不同、路径各异,评价体系也应随之更加科学细致。不能一味强调“大业绩”,而忽视“小进步”;不能只看显性成果,而漠视过程付出。要构建多维度、分阶段、重过程的评价机制,全面记录青年干部在岗位上的点滴努力与持续进步。只有让“小进步”可量化,让“微创新”有反馈,把“隐形功”显性化,才能破除“唯大是举”的偏见,也才能让年轻干部在踏实做事中感受到成就感与存在感。同时,对年轻干部在创新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要允许试错、宽容改正。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年轻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激发创新活力。

年轻干部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点滴进步。要让年轻干部在小习惯中养成大作风,在小任务中锤炼大本领,在小场景中检验大政治,方能全方位淬炼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期待,这场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能够真正落到年轻干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让“小切口”孕育“大格局”,让年轻干部的成长与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同频共振,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洋洋(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高坝洲镇人民政府)

责编:闻玉强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