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阳街头,一辆印有“武汉配送”的绿色小车悄然驶过。这辆获得全国首个即配专用号牌的智能配送车,凭借其“AI大脑”,正悄然改变一位普通外卖骑手唐小松的工作轨迹。小区门禁应声而开,红灯路口及时提醒,单日配送量提升约20单,收入随之日增近80元。当科技精准嵌入生活的齿轮,唐小松们腰包渐鼓的景象,恰是技术释放民生红利的一幅生动速写。
曾几何时,外卖骑手在城市楼宇间穿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小区门禁常如无形壁垒,迫使骑手们弃车疾奔、登记押证,宝贵时间在繁琐流程中无情流逝。更有部分被私自改装提速的电动车,如脱缰野马穿梭街巷,为了抢时间不惜闯红灯,给骑手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超时配送和交通安全已成为骑手职业焦虑的重要来源。这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骑手生计与城市管理间的尖锐冲突。智音车的出现,为破题提供了崭新方案。这辆由北斗时空研究院携手雅迪精心打造、凝聚三年心血的智能配送车,绝非简单的交通工具叠加。它搭载的北斗双频芯片,使定位精度达到惊人的1米以内,远超高德车道级导航工具。在60颗北斗卫星的“天眼”注视下,智能维保、电子刹车、记录违章、红绿灯识别等功能得以完美实现。当它行至小区门前,一句“备案小哥送餐中,请开门”的智能语音,替代了骑手焦急的叩问与漫长的登记等待,这正是科技赋能效率提升的直观体现。
科技的温度,终须在人的福祉中得以度量。早在智音车首发之前,为了化解外卖小哥“充电难”的问题,湖北全省大约建立了8000个换电柜,仅武汉市就约有7000个。随着换电柜在街头巷尾的普及,外卖骑手、配送员等群体得以迅速“满电续航”,从效率提升到北斗硬科技,技术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破局。
智音车在汉阳的落地生根,蕴含着“知音”文化故里对普通劳动者的深情致敬。这种关怀更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深刻伦理,技术进步的核心使命,是服务于人的尊严与发展,而非凌驾其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湖北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表达。从一辆车的创新到一个生态的构建,科技不再悬浮于实验室或财报数据中,而是以精准服务托举起普通劳动者的生计与尊严,当唐小松们不再疲于和门禁周旋、与红灯赛跑,他们的奋斗便拥有了更从容的底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晨(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