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儿童读物市场的繁荣,不少家长却发现本该作为教育工具的儿童读物中不少存在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一些儿童读物内容低俗,价值观扭曲,且屡禁不止,严重违背了儿童教育的初衷。遏制问题读物泛滥,净化少儿阅读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必须重视的课题。
问题读物危害深远,整治刻不容缓。儿童正处于认知形成的关键期,读物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市场上一些不经审核和甄别的改编版“暗黑童话”,用一些涉及暴力、恐惧、低俗的内容来吸引儿童眼球,传递了攀比、欺凌等错误的价值导向,有的甚至歪曲历史来毒害青少年的民族感情。这些内容不仅违背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误导儿童心智,诱导孩子走向心理失衡,畸形成长,行为失范,最终危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遏制问题读物泛滥,必须严格审核评估机制。要牢牢守住出版读物的内容底线,儿童读物不能唯流量论、唯利润论。出版社要做好严把关口的“三审三校”,邀请相关专家尤其是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做好儿童读物的内容把关工作;学校和幼儿园也要做好排查工作,定期检查清理问题书籍,向学生推荐教育部印发的指导目录中适合学段特点的优质读物;家长要充分给予孩子有效陪伴,参与孩子读物的挑选和共读,及时发现并纠正儿童错误认知。
遏制问题读物泛滥,必须完善监管处罚制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专家从各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分级阅读的金标准。利用AI深度审查技术对线上平台内容进行关键词过滤和图像识别,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违规的出版方从严处罚,对严重违规的出版方永久禁入儿童内容读物领域。加强多部门联动执法,由新闻出版、市场监管、教育、网信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与信息共享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举报问题读物。相关部门应当定期抽查,对多次质检出问题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加大处罚力度。设立全国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72小时内启动紧急下架。
遏制问题读物泛滥,必须打造优质经典读物。把好的原创作品扶持起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优质的、经典的读物。整治问题读物并不是要限制创作自由,而是要给优秀的作品留出空间。政府可以给作家作者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是评奖等措施,鼓励创作有童真童趣的好作品,创作有教育意义的精品读物。同时,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书屋也要提供更多的优秀书籍供儿童选择,用自己的“书香阵地”挤压问题读物,不能忽视儿童读物的内容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纯洁美好的心灵容不得任何外界的侵犯和玷污。只有出版者、家长、学校、社会携手来共同管理,才有可能给孩子创造一块干净的阅读空间。让一颗颗幼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透过童书市场就能看出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想要每一本童书都“合格”,不仅需要出版者的“园丁精神”,更需要全社会都有“呵护孩子美好童年”这一文明共识。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双娟(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新华街道办事处)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