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壮马轻车为基层治理赋能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22:4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自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重磅出台,一场为基层“松绑减负”的行动在全国铺开,一时间,“减负”成为基层工作中的高频热词。各地社会工作部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围绕主责主业,统筹多方之力,直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痛点难点,一系列扎实举措让基层面貌焕然一新,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基层的工作生态。

“马壮车轻”的良性局面正在逐步形成。通过进一步明晰基层权责,让基层工作的职责范围更加明确,避免了职责不清带来的推诿扯皮与任务堆积;大刀阔斧地清理规范办公群组、APP,给基层干部的“指尖”松绑,告别了“消息一响,心就发慌”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面规范社区(村)机制牌子、出具证明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流程;开展被借调人员的清理排查工作,让基层的人员力量得到保障,确保基层工作“不差人手”。这些生动的实践,让基层的工作目标更明确、人员更充足、行政负担大幅减轻,从而有更多时间精力来干事创业、服务民生。

然而基层减负之路也并非一马平川。在推进基层减负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中梗阻、拦路虎,一方面存在“理解偏差”问题。部分基层工作者对减负初衷存在误解,将减负片面理解为减轻工作压力、曲解为“躺平借口”,把卸下行政负担当作减少服务责任,导致形成行政事务负担减轻了,但服务居民群众质量降低的现实困境,对减负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存在“信心不足”问题。部分基层干部对推进减负工作缺乏坚定信心,担心上级减负只是走过场,在上级开展工作、出台文件征求意见时,因担心提出的问题、建议转回基层解决,而选择三缄其口、敷衍塞责,导致形成“下级不交心,上级不知情”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减负工作的深入推进。这种“理解偏差”与“信心不足”,正成为减负深化的绊脚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马拉大车”的弊病由来已久,想要彻底破解绝非朝夕之功。要想打倒打通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中梗阻,还得多向发力。

要强定力,坚定不移贯彻“壮马轻车”理念。思想的坚定源自认识的清醒,要加强对基层减负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的宣传贯彻,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要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宣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工作,广泛营造我知晓、我支持的良好氛围。充分向基层干部彰显党和政府推进减负工作的坚定决心,让基层干部吃下“定心丸”,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减负工作。

要善统筹,学会用十个手指弹钢琴。充分发挥各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整合。统筹好局部和整体,要树立“一盘棋”理念,既要立足各部门主责主业抓好减负具体措施的落实,也要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统筹好重点和一般,要善于抓好减负工作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要把基层干部意见最多、最想改善的工作抓实抓好。统筹好当下和长远,把减当下之负和谋长远之效结合起来,增强减负举措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长效性。比如,在出台减负文件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减负观察点、开展“回头看”工作等,都是为了巩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

要敢作为,以改革创新打开新局面。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问责与干部激励机制,通过监督问责机制,对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严肃追责,形成强大震慑,让减负成果得以稳固;运用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支持减负工作的热情,引导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等关键工作中,精心谋划好基层减负的后半篇文章。技术手段创新,整合各部门分散的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打造统一的基层工作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录入信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如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判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巡查和排查任务。通过技术革新,让基层工作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高效型”转变。

推进基层减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地持续发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扎实推进各项减负举措的落实落细,才能让基层真正实现“轻装上阵”,释放出更大的工作效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基层工作在“壮马轻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实现基层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钱源(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