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经开区工委组织部组织“车之声”团队的50名骨干成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进车谷造 探寻新动能”产业探访行活动。成员们深入新能源汽车现代化生产车间,目睹了一场科技赋能的工业盛景,岚图汽车的“硬核”科技内核,生动诠释了“产业兴”的澎湃动能,更是一次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度思考:当产业向高端制造升级,它便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大磁石,而这正是留住人才的硬道理。
武汉经开区以“汽车+”为发展主线,积极拓展产业边界,构建起了丰富多元的产业生态。在“汽车+软硬件”方面,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吸引了亿咖通、芯擎科技、东软、星纪魅族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入驻,汇聚起一大批软件相关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缺芯少魂”问题的解决;在“汽车+新能源”领域,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集聚了国电投、雄韬氢雄、理工氢电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氢能企业,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汽车+新材料”“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同样成果丰硕,新材料产业园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内企业蓬勃发展;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武汉经开区也积极布局,展现出“有中育新”“无中生有”的战略眼光与创新魄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丰富的产业生态为人才提供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坐标系。东风汽车发布并实施《东方风起“156”人才行动计划2.0》,岚图汽车构建“青岚计划”“扶摇计划”,与武汉经开区“黄金十条”人才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当企业为各类人才搭建技术攻坚的平台时,经开区“以产业需求定人才政策”、精准施策,在人才激励、项目扶持、安居入学等保障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这种“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服务,让人才感受到的并非被动“引进”,而是主动“融入”。
反观当下一些地区面临的人才困境,症结往往在于“重引进轻培育”“有政策无产业”。武汉经开区的破局之道,在于以产业升级创造对人才的刚性需求。从岚图的智能化生产线到猛士的高端越野技术突破,从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园到氢能科技产业园,每一个产业新赛道的开辟,都对应着人才成长的新空间。更深层的启示在于,产业兴盛重塑了“留才”的逻辑。当产业升级的浪潮与城市发展的节奏同频共振,当企业创新的热忱与人才成长的需求相互促进,凭借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精准的人才引育策略以及丰富的创新平台搭建,产业发展与人才工作得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如此,人才看到的是“干成事”的希望,而非“被供养”的优待。这种以产业前景确定人才预期的智慧,正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产业兴则人才聚,人才聚则城市强,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底层逻辑。武汉经开区的实践证明,唯有筑牢产业根基,才能让人才留驻从“政策吸引”升级为“生态吸附”,从而推动武汉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向着 “世界车谷” 的目标稳步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干(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