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督导城市更新工作时,武穴市委书记、市长查俊提出“先体检、后更新”的工作要求,这正是为城市问诊把脉的精准施策方案。跳过体检直接开药方,再华丽的改造也可能偏离民生需求;唯有精准识别病灶,方能让城市更新直击痛点、挠到痒处。
“先体检”是避免城市更新“盲目开刀”的前提。一些地方将更新异化为“推倒重来”的政绩秀场。例如,为拓宽主干道砍伐数十年树龄的行道树,却忽视了居民对树荫休憩空间的渴求;为老旧小区粉刷亮眼外墙,却对“顶楼漏雨”的呼声置若罔闻。这类“重面子轻里子”的改造,症结在于缺失系统性体检。城市更新的水平,从不在于拓宽多少道路、亮化多少街道,而在于能否读懂街头巷尾的民生期待。那些在“体检”中被记录的细微诉求,必将让更新方案生长出民生的根系,使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感知到城市的善意与温度。
“后更新”的关键,在于将“体检报告”转化为提升民生福祉的施工图。体检本身并非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终极目标。例如,某小区的“体检清单”上标有“电动车充电难”,若仅仅增设几个充电桩,却忽略了“充电高峰期需排队两小时”的现实,那便是对问题的浅尝辄止。相反,不仅要精准测算“满足需求所需充电桩数量”,更要规划出“充电与停车一体”的专属空间,才是对体检结果的深度转化。
城市“体检”的深度,决定着更新的温度。当“体检人员”能通过实地检测精准掌握栖贤路下水道的排水情况,更便能在设计时预留足够的排水容量,避免雨季内涝困扰居民。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有些地方的“体检报告”罗列着“基础设施老化率”“公共空间缺口”等专业术语,却唯独缺失“居民怎么看”的声音。而真正的民生导向,是把“体检表”转化为“居民问卷”,让“是否需要加装无障碍坡道”“希望社区增加什么业态”等问题,交由群众勾选排序。
从本质上说,“先体检、后更新”是对城市治理逻辑的重塑。它呼唤管理者摒弃“我觉得应该怎样”的主观臆断,秉持“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的谦卑姿态,跳出“为更新而更新”的盲目形式主义,回归“让城市更宜居”的初心本源。当每一条道路改造都先问“行人是否方便”,每一次社区更新都先听“住户有何诉求”,城市便不会沦为冰冷的建筑集合体,而将成为一个有温度、会呼吸的生命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干轶(黄冈武穴)
责编:曾达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