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不只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校园配餐的各种乱象,更是用标准化的方式筑牢了青少年饮食安全防线。
长期以来,校园配餐因缺乏统一标准,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灾区。在不少地方,配餐原料的来源像一团迷雾,有的甚至是小作坊提供的散装食材,根本无法确认产地和质量;加工车间里,地面油污堆积、操作台上生熟不分,卫生条件令人担忧;配送过程中,保温设备简陋,夏天餐食容易变质,冬天很快变凉,学生吃到嘴里的饭菜常常达不到基本的安全标准。这些问题不仅让家长每天提心吊胆,更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校园配餐国标聚焦配餐服务全流程的关键节点,明确了学校与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划分、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制度实施细则、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等核心内容,构建了从原料采购到终端供餐的全链条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确立“原料可追溯、加工可监控、配送可管控、服务可评价”的规范要求,为校园配餐安全提供了制度化保障。
要确保校园配餐国标落地见效,单靠某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多方协同形成合力,使标准真正发挥效用,保障青少年群体饮食安全与营养均衡。配餐企业应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把控原料采购的质量,按照标准建设加工车间,配备配送设备,全面落实相关要求;学校作为连接企业和学生的桥梁,应加强对供餐单位的日常监督,定期查看企业的操作记录、实地检查企业的加工环境,同时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群、开放日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配餐情况,保障家长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监管部门应完善常态化监管体系,增加突击检查的频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进行远程监控,对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让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应积极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或监管部门反映,形成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校园配餐国家标准的出台,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延伸,随着标准的实施,将推动校园配餐服务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它用可测量的温度标准、可追溯的流程管理、可监督的阳光机制,为学子构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当每份午餐都带着制度的温度抵达餐桌,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浇筑民族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詹恋(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新华街道办事处)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