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绣花功夫”深耕物业城市改革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18:1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物业城市”聚焦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以智慧化新模式赋能城市精细治理,成为引领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

近年来,一批先行城市通过“物业城市”一体化管理方式在城市治理上交出了亮眼答卷。譬如,武汉市配套搭建“城市管家”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攻克老旧小区“老大难”问题;苏州市研发智慧居民APP,打造市场化运作的政务服务平台,一键回应居民困难和需求;珠海市组建专业物业服务团队,量身定制微改方案,让村居环境焕然一新……实践证明,物业改革疏通城市治理毛细血管,在精准回应居民需求、城市更新提质等方面取得实效。但面对市民诉求日益多元、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挑战,让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在整合行政力量、科技赋能和专业服务上还需下好“绣花”功夫。

城市治理涉及主体多、范围广、事务杂,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方能凝聚合力、精准施策,促进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如,武汉江汉区构建区委统筹、部门协同、企业运行、居民参与的四级治理架构,联合物业、社区、志愿者成立“红色物业队”,将服务有效延伸至楼栋;浙江平湖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制定“红色物业”标准,推行多方参与议事制度,实现抓党建和抓业务同频共振。站在新的起点,要持续深化党建联建,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制度机制,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物业管理的服务优势。

科技赋能是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的有效方法。作为武汉市核心地区,江汉区老旧小区占比高、人口密度大、治理碎片化等问题突出,在“物业城市”项目推动下,江汉区深入实施全域智能运营模式,302个老旧小区有了“智慧范”。5G巡逻车、监控摄像头等数字化设备一键上传门岗、小区楼宇信息数据,捕捉高空抛物、车辆乱停、垃圾漫溢等问题,“城市管家”24小时在线接单,以派发工单的形式,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处理,不仅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各类治理难题,更提升物业服务精细化水平。江汉智慧运营彰显了巧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动态捕捉不同群体多元需求,推动服务向“需求牵引”跃升,还要强化“适老、适小、适弱”化改造,让技术红利惠及每一位居民群众。

人才队伍是物业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物业城市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对物业服务领域人才的需求从传统“基础服务”向“智慧化、专业化、综合化”转变,但当前行业面临专业人才总量不足、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还需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发力。政府要着力完善职业标准、提供培训补贴,推动产教融合政策落地;企业要优化人才管理考核机制,开展素质教育、技能提升等针对性培训;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智慧社区管理、城市运营等方向,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物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物业城市”改革不仅提供了更加专业精细的公共服务,更确保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注脚。相信未来,我们在建设人民城市的最佳实践中会做到更多、更好、更精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雅琳(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民权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