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为民本领”须在实干中淬炼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23:4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服务群众的本领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从湖北利川“群众首问、干部首责”的机制创新,到江苏响水“群众点单、干部领单”的精准帮扶,再到陕州区张汴乡“村事夜话”的干群围炉夜话,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无不证明,唯有将双脚扎进泥土,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真正练就为民服务的硬本领。

淬炼为民本领,首先要解决“心”的问题。党员干部要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命题,把人民信任看得比泰山还重。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要像谷文昌同志那样,“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湖北省在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这一做法就被誉为“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事实证明,只有把心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淬炼为民本领,关键要解决“能”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一颗为民之心,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要善于运用线上调查、民意征集等新方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新华网报道的“武汉市民之家”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这是服务创新的典范。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民意反馈机制,畅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网站、市民热线等渠道,确保不同群体的声音能够及时被听到、被重视。

淬炼为民本领,重点要解决“实”的问题。“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告诉我们,为民服务来不得半点虚功。当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真学假学、问题真改假改、作风真好假好,群众心里最明白,也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难愁盼记在脑中,以助企惠民实事为抓手,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对作风建设新成效可感可及。要健全完善直接联系群众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今天,乡村振兴的号角嘹亮,基层治理的课题复杂,群众的需求多元,更需要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办实事中长才干,在解民忧中砺初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明民(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