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高铁能否吃泡面是一道民生必答题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09:5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高铁能否吃泡面”话题再度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主张“我的泡面我做主”,有人则反对“公共场所请体面”,一时间舆论场上观点激烈交锋。这场争论表面看是泡面的味道问题,实质上却是公共空间文明边界的再讨论,也是个体权利与公共利益如何平衡的现实考题。

“吃泡面是个人自由”固然有理,但不能凌驾于他人感受之上。支持者普遍认为,乘坐高铁的旅客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尤其在高铁盒饭价格偏高、口味单一的背景下,泡面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携带和食用,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硬通货”。的确,从个体权利出发,吃泡面无可厚非,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但问题是,公共交通工具并非私人空间,车厢内空间密闭、座位紧凑,气味浓重的食物可能会让周围乘客感到不适甚至反感。这种时候,“吃泡面的自由”就应与他人“呼吸干净空气的自由”相权衡。在同一空间中,文明的表现不是肆意索取,而是适当收敛,是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享受自己的权利。

“车厢是广大旅客的公共空间”更应成为旅客自律的底线。反对声音强调,列车是众人共享的公共环境,每位乘客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泡面虽不违法,但其油腻咸香的气味在密闭车厢中极易扩散,尤其是在列车运行中间歇性开启热水供应时,更可能出现多人同时泡面、气味混杂的情况,令人不适。此外,泡面食用过程中还涉及热水使用,存在一定烫伤风险,尤其是在人多拥挤或列车晃动时,更容易对他人造成安全隐患。这并非“吃泡面有罪”,而是提醒我们,在公共环境中理应有边界感、自觉意识和对他人的尊重。文明乘车不是高调禁令,而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克制。

“制度建议+社会共识”才是破题之道。此次讨论中,12306客服的回应态度平和,既未明令禁止,也未强制许可,而是倡导“尽量避免”。这种做法既考虑了旅客多样化的用餐需求,也为车厢文明留下弹性空间。但这也凸显出当前相关规定的模糊地带。一方面,应通过完善制度细则,对高铁餐饮行为做出更明确指导,如设置无味餐区或静音车厢,甚至参考航空做法提供统一标准化轻食服务;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公共意识培育,从日常教育和媒体引导中逐步建立起“共情式公共文明”氛围,让更多人意识到,不吃泡面不是怕味重,而是怕冒犯,这才是高质量公共生活的真正体现。毕竟,公共文明的塑造不是靠管制推进的,而是靠理解与尊重互相成就的。

高铁上的一碗泡面,牵动的并非只是味蕾,更是社会对公共文明的再思考。从个体行为到制度规范,从自我克制到共识建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文明列车上的乘客。希望大家在下一次踏上旅途时,不仅带上泡面,也带上尊重与温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明慧(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