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政策落地,结婚登记创十年新高,两张民生答卷背后,藏着当代青年从“寻找爱情”到“结婚生子”的共同期盼。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落地,为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的补贴。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总数达到353.9万对,同比增长12.6%,创下近十年同期最高纪录。当政策暖流涌向育儿领域,一张张结婚证也为人口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信心。
找对象这件事,表面看是两个人的缘分,实则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咱们身边大多数人,谁没当过几回热心红娘,牵线搭桥,操心过别人的“人生大事”?其实,大多数年轻人不是不向往爱情,而是被“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算账式结婚”让爱情负重难行。全国平均结婚成本(不含房车)高达33万元,一线城市加上首付更突破百万,结个婚套掏空6个钱包等于返贫十年。这种压力催生了“合约情侣”,约定收入达标再领证就不难理解了。高压生活挤压社交空间。高强度工作挤压着年轻人的生活空间。调查显示,35岁以下职场人日均工作9.5小时,通勤1.3小时,留给恋爱的时间不足0.5小时。下班回家累得只想“躺平”,哪还有力气和心思去约会?商业婚介乱象又寒了人心。部分中介虚构信息、诱导消费,退费维权难如登天。身边就有青年掏2万元买“至尊套餐”,结果匹配的全是婚托。本该是牵线搭桥的“月老”,反倒成了让人吐槽的新“槽点”。
面对青年的“急难愁盼”,党委、政府也应主动靠前。这个事,不能光看成社会的问题。得转变思维,要以创新实践打破困局,不做“包办者”,但要当好“清障人”。其实浙江早走在前列,共青团浙江省委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婚恋交友事业部,打造“亲青恋”平台,接入政务系统“浙里办”。用户需经公安数据比对+学历认证五重审核,从源头杜绝虚假信息。平台累计举办活动超4454场,服务青年114万人次,不少青年在此相识、相知、相爱。武汉的探索也很有亮点。共青团武汉市委的“小团缘”栏目,把相亲巧妙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场景。比如搞场喜剧恋综,轻松幽默的氛围瞬间打破了传统相亲的严肃和尴尬,让交友过程充满惊喜和趣味。武昌共青团打造的“幸福武昌小团缘”,在昙华林组织12人的小型茶会,青年们在悠悠茶香中自然破冰交流。黄鹤楼街道花堤社区的“爱联盟”公益相亲更是别出心裁,更暖心的是,那些通过这里牵手成功的夫妻,常常会回来一起做公益,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幸福循环”。社区里的红娘和青年,依托熟人网络,在朋友圈自发帮单身青年寻觅对象,信息真实度远比商业机构靠谱。
全社会也在为爱的桥梁添砖加瓦。政策托底减压力,湖北延长婚假至15天,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婚姻登记全国通办首日,湖北多对异地情侣“十分钟领证”。基层新风润心田,在武昌紫阳公园的柘枝舞汉服相亲会上,青年们在诗词“飞花令”中展露才情,“重人品轻彩礼”正悄然改变着择偶观念。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光谷剧场的笑声到昙华林的茶香,从公益积分兑换的缘分到政策化解的领证难题,这些微小却坚实的努力,都让青年对爱情向往不再遥不可及。
婚恋终究是个人选择,恋爱与否、结婚与否,都是个人的事情。但为年轻人扫除障碍、培厚土壤、创造机会,我们全社会都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是让年轻人有更多时间、精力,也更愿意走出去、敞开心扉,爱情自然而然就可能来到。一张结婚证承载两人承诺;而千万张结婚证背后是整座社会合力搭起的 “鹊桥”。桥这头是青年对爱情和幸福的殷切期盼,桥那头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美好幸福最深情的守护。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东(武汉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委社会工作部 )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