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想到就要做到”的执行力再立新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15: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成功招引落地中航建工、天猫优品华中总部等主导产业项目51个,抖音支付、理工船舶等新兴产业项目60个;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长江沿岸高铁总部、滨江天街等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加速;开设楼宇“政务服务直通车”,引入自助政务机提供“一站式”服务,让1122项高频事项“下楼就办”;大力推行容缺审批、前置审批、分期办理施工许可等服务,明伦街等4个项目实现多证齐发,沙湖天境一天办完施工“两证”、97天即开盘、开盘即售罄……这一幕幕,正是武汉市武昌区以强大执行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当下的武昌,正以“想到就要做到”的果敢与坚韧,在支点建设征程中书写着崭新篇章。2025年上半年,武昌区GDP突破千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亿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资额达204.9亿元,交出了一份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的亮眼答卷。这份成绩单,是武昌将“执行力”转化为“发展力”的生动实践,更是“说到做到”承诺的坚实兑现。

抓工作、促发展,贵在谋定快动,定了就办、办就办好。新春伊始,武昌区明确将今年作为全面对标国内一线城市先进城区的元年,提出加快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基层治理“三个转型”,吹响了建设“支点”中的“支点”冲锋号角。蓝图绘就后,关键在于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以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推动发展实现新突破。

聚焦产业转型,武昌区精准锚定数字经济发展航道,将北斗应用作为驱动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引擎与主攻方向,并大力推进“黄鹤星空”计划。多措并举之下,武昌区“一谷一廊多带”空间布局正加速从蓝图变为现实。目前,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已拓展到18栋楼、150余万方,新注册数字经济企业276家、增长245%。与此同时,面对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武昌区创新理念方法,从企业拿地需求出发,探索打出“定制化”“收调供”“商改住”等组合拳,实现上半年土地供应数量位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

将任务细化分解、分段推进,不断以“小目标”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已成为武昌区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重要方法论。这一点在推进城市更新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具体来说,武昌区把城市更新作为牵引城区转型的核心抓手,一方面,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共治”机制,打造危旧房改造“武昌样本”,并着力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辖区完整社区覆盖率超30%。另一方面,以“每年完成7公里”的力度织密区域路网,建成10.5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稳步推进“临江—沙湖—东湖”片区绿色出行走廊及临江大道、中山路等电力通道建设。通过城市更新,让武昌在新的场景和业态中焕发新生机,持续为支点建设赋能,使城市处处充满暖意、赢得口碑。

将568个小区(片区)、1272个网格,划分为2.5万余个“小邻里”,由党员和群众骨干担任“邻里长”,形成“网格长—楼栋长—邻里长”三级治理架构,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恳谈、线上社群等多元渠道,有效化解治理粗放、骨干作用薄弱、邻里疏离等难题……这一创新模式,正是武昌区推动治理力量下沉、努力答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必答题”的生动写照。更深层的变革在机制创新中涌动:武昌区聚焦“事要解决”,实施“民呼我应”改革,构建“12345”民呼我应工作体系的治理新模式,深化“社区呼叫、部门报到”,形成问题在一线“发现、解决、评价”的治理闭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桩桩、一件件,都丈量着执行力的温度。

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慢进是退,不进则退。当“想到就要做到”的执行力内化为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武昌发展的下半场,正落笔生花。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