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月30日晚的木兰草原被星光点燃,文旅推介官揭晓的“铁三角”“五朵金花”“激情十重奏”在欢呼声中依次亮相,陆鸣的黄陂话、夏青玲的楚剧腔与上千游客的喝彩交织成海-这场“木兰游”星光之夜,不仅是一场文旅盛宴的启幕,更是黄陂多元之美交融共生的生动注脚。从“华中唯一草原”的奔放,到“五朵金花”民宿的雅致;从千年木兰传奇的厚重,到稻田咖啡的新潮;从自然山水的清凉,到年超3000万游客的活力,黄陂的美,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独舞,而是“各美其美”后的“美美与共”,在星光下、山水间、文脉里,织就一幅生生不息的画卷。
黄陂之美,美在自然与人文的琴瑟和鸣,让山水有了灵魂,文脉有了依托。夏青玲在星光之夜的舞台上推介“五朵金花”时,一句“在这里能找回深植血脉的乡愁”道破了这份交融的真谛。斜阳耒筑的慢煮茶,煮的是木兰湖的云影天光;裕和夫子山居的流萤,映的是夫子山的千年文脉;樾和林泉的山泉,洗的是木兰山麓的人文记忆。这些民宿不只是休憩之所,更是自然与人文的榫卯-古木参天里藏着木版年画的色彩,溪流叮咚中混着黄陂大鼓的韵律,正如大余湾的荆楚老宅,既见证600年岁月,又成了短剧拍摄的天然影棚,让古村烟火与新文创撞出火花。连河南游客张亚青35次打卡的木兰草原,也不只有草原的辽阔,更有“双王炸”史诗剧里木兰传奇的回响。自然是人文的容器,人文是自然的刻度,这般“山水含情,文脉铸魂”的交融,让黄陂的美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黄陂之美,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让老根发新枝,古韵焕新颜。陆鸣在星光之夜用地道黄陂话点赞“铁三角”时,特意强调其“体量大、人气火”-木兰草原的纵马踏星河是传统游牧文化的现代表达,木兰不夜城的NPC互动是木兰传奇的沉浸式演绎,甘露山的室内滑雪场则是对“南方无雪”的现代突破。这“铁三角”的“流量密码”,恰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比如,你可以在非遗工坊拓印木版年画,转身就去乡巴克稻田咖啡喝一杯稻香拿铁;能在古村落听老茶馆的家长里短,接着到空港国际音乐广场看一场潮流演出。连“清凉”都有了双重面孔。再比如,古人在山泉边避暑的闲情,如今成了漂流“激情十重奏”的狂欢-从野村谷的浪浪漂到清凉寨的玻璃漂流,10条河道让千年山水有了新的玩法。黄陂从不是守着传统的“老古董”,而是让木兰精神住进现代文旅的肌理,让古老土地长出新潮业态,这般“守正创新”的智慧,让黄陂的美有了穿越时光的活力。
黄陂之美,美在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星光之夜上,张亚青获赠18家A级景区终身免费畅游的礼遇,她35次打卡的故事,与甘露山雪友两月滑雪123次、樾和林泉铁粉年复住20次的经历,共同勾勒出生态与发展的共赢图景。黄陂人懂得,守护双峰尖的云海、素山寺的林海,就是守护旅游的根;呵护木兰湖的碧波、42条河流的清澈,就是培育发展的源。于是,100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区里,23个“木兰系”景区串珠成链,2000余家精品民宿如“金花”绽放,既留住了“武汉之巅”清凉寨的星空,也迎来了年超3000万人次的游客、170亿元的旅游收入。轨道七号线穿山越湖,不是对自然的惊扰,而是让更多人共享生态红利;“铁三角”年接待超200万人次,不是对资源的透支,而是生态价值的合理转化。这般“生态为基,发展为要”的平衡,让黄陂的美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当星光再次洒满木兰草原,那些在抽奖环节收获民宿体验券、漂流票的游客,那些为“铁三角”“五朵金花”欢呼的身影,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黄陂的美,是自然与人文的相拥,是传统与现代的共鸣,是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从陆鸣的推介到夏青玲的乡愁,从张亚青的35次打卡到雪友的123次滑雪,每一个故事都是“美美与共”的注脚。在这里,每一种美都在成就另一种美,共同奏响着新时代的“木兰传奇”-这,正是黄陂最动人的风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