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社区食堂让幸福体现在“一羹一饭”里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19:4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随着民政部将社区食堂纳入“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同步出台建设规范,这项聚焦群众“舌尖需求”的工程,正通过制度化设计破解“做饭难”“就餐贵”的民生痛点,更在食品安全、资源节约、健康管理等维度彰显治理效能。当政策善意融入社区烟火气,“小食堂”便成为观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窗口。

精准供给提升民生温度。社区食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多元需求的适配。在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三成的武汉青宜居社区,通过“天天敲门组”精准对接老年群体需求,引入社会资本升级可视化厨房与适老化设施,建立“党员送餐+动态调餐”机制,同步拓展政策宣传、邻里议事等复合功能,日均服务200人次的食堂已成社区治理“微枢纽”;深圳针对年轻白领推出15元智能套餐,扫码可查热量和蛋白质含量;上海长宁区食堂开设“亲子窗口”,解决双职工家庭晚餐难题。民政部指出,社区食堂已成为降低居民家务强度、保障老年营养健康的基础设施。这种精准供给,正是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跃升的缩影。

制度闭环筑牢安全根基。政府主导构建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使社区食堂成为食品安全“信任锚”。北京建立“政府招标统购食材+区块链溯源+市场监管AI巡检”机制,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南京后厨操作通过“阳光厨房”直播,居民扫码投诉30分钟内响应。杭州将食堂运营纳入街道信用体系,违规企业取消补贴资格。这种“制度闭环”让群众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安”。

资源整合激活治理潜能。社区食堂的深层价值在于资源集约引发的乘数效应。在节能减耗方面,淮南市朝阳社区食堂通过推行“小份菜”“半份饭”、分析用餐数据控制食材供应及开发边角料等措施,半年内日均厨余垃圾从120公斤降至45公斤,降幅达62.5%;在健康干预领域,荆州联合三甲医院推出针对老年病的个性化膳食,使试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控制率、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17和23个百分点;在社区治理维度,遂宁将食堂利润反哺社区慈善基金,武汉将闲置用房改造成社区食堂,同时,以食堂为枢纽开展“幸福工程”,将食堂门外大厅改造成阅览室,居民就餐完毕可读书、看报、下象棋。这些实践印证着,当食堂从“餐饮点”升级为“服务枢纽”,便释放出推动绿色低碳、促进健康中国、激活社区治理的三重效能。

社区食堂的餐盘盛满热腾腾的民生温度,扫码可溯的食材标注安全承诺,省下的家务时间化为发展动力,活跃的社区课堂凝聚邻里温情。这些朴素烟火气生动诠释着“民生无小事”的执政理念。它既实现了政策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成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当老人安心用餐、青年便捷就餐之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便在此刻写下最扎实的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叶星妤(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