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列车驶过鄂东,看黄冈如何让精神变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11:1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沿着延伸的铁轨,列车穿行在鄂东大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黄冈的窗口。窗外流动的风景,朴实而生动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发展故事,更映照着深深烙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大别山精神”。

在黄州站,陈列的老式蒸汽机车与飞驰的复兴号隔空对话,见证着从“蜀道难”到“九州通衢”的沧桑巨变。1996年京九铁路首次叩响山门,结束老区黄冈“出行靠脚、货运靠肩”的历史。如今武冈城际铁路将黄冈拉入武汉“半小时通勤圈”,黄黄高铁更贯通武汉、合肥、南昌“两小时经济走廊”,发展动能澎湃。2024年,黄冈GDP历史性突破3000亿元,增速连续14个季度领跑全省。

“坚守信念、对党忠诚,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胸怀大局、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在这片热土焕发新生机。蕲春高铁新区的艾草产业园里,药香与机械轰鸣交织。昔年李时珍笔下的乡野草药,借高铁物流网催生163.91亿元综合产值的产业传奇,带动4000家市场主体拔节生长,30万群众家门口就业。当载满艾绒的集装箱从铁路货场启运,我们看见“朴诚勇毅”的老区品格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点金术”。

高铁不仅运输货物,更承载文化复兴使命。黄梅戏乡的创新实践令人惊叹。东山问梅村将经典《天仙配》改编成沉浸式实景剧《绣娘招亲》,光影水幕中七仙女衣袂翩跹。高铁带来的年均50万游客,让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上海戏迷早饮长江水,午赏黄梅韵;广州客商签约文创产品后,当晚即可返程。戏台楹联“一曲黄梅传四海,百年铁轨载乡愁”,恰是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生动注脚。

车轮驶过田野,麻城百里杜鹃花海徐徐展开,绿色发展长卷映入眼帘。黄冈践行“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战略,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龟峰山依托5A级景区金字招牌,将杜鹃花期拓展为四季旅游产品,打造龟峰峡户外运动、冰雪体验等新业态,吸引武汉都市圈游客年超百万人次“双向奔赴”,衍生出汉服旅拍、非遗饮食等30余种消费场景,带动景区周边300家民宿、7000张床位的全链条产业,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法。

沿着铁路看黄冈,看见的不仅是蕲春艾草的裂变、麻城杜鹃的绚烂、黄梅文脉的厚重,更是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迸发的神奇伟力,它让艾草生金、戏曲流芳,让山乡巨变、老区新生。列车终有到站之时,但黄冈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就像那不断向前延伸的铁轨,黄冈的故事也在持续书写。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颖(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