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湖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召开会议,要求持续抓深抓实为基层减负工作。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实现减负增效,既要做好松绑减压的“减法”,更要做优机制创新的“加乘除法”。特别是在考核机制上要精准聚焦实绩导向、聚焦考准考实、聚焦结果运用,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转向“轻装上阵”,真正实现考有所得、改有所成、干有所获。
聚焦实绩导向,让“考什么”更科学。考核是指挥棒,更是风向标,如果导向不清、指标冗余、流于形式,反而会加重基层负担。当前,还有部分地区考核指标繁杂、多头重复的问题,既加重基层负担,又模糊了工作重点。武昌区的创新实践给出解题思路,一方面做“减法”,通过“多考合一”将街道考核精简至2项、将社区考核压缩至1项,为基层松绑,卸下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做“加法”,构建“共性+特色”指标体系赋能,既确保重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又鼓励基层因地制宜申报创新目标,实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充分激发了基层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聚焦考准考实,让“怎么考”更高效。考核要高效,必须坚持简便务实、减负增效。一方面要杜绝形式主义考核,避免过度依赖查台账、多头重复迎检。珞珈山街道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通过联合武汉大学总务后勤部对辖区工学部社区、文理学部社区开展协同考核,既有效缓解了社区迎检压力,更积极破解了单位型社区“多头考核”的痛点;另一方面要鲜明突出实绩导向,既要看核心指标完成的“硬数据”,也要听听群众口碑评价的“软声音”,让群众真正成为考核的“阅卷人”,对问题指标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改,实现考核全周期闭环管理,以科学考核真正考出压力、激发动力、获得群众口碑。
聚焦结果运用,让“如何用”更务实。考核结果的运用必须突出实效导向,才能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一方面要强化正向激励,对获评立功等次的街道,在公务员评优比例上予以倾斜,让基层干部更有获得感;另一方面要健全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刚性挂钩,对重点任务推进不力的负责人严肃问责,畅通“能上能下”渠道。同时,还要注重以考促用,帮助被考核单位找准短板、精准施策,形成“考核—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让绩效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为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要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做好“加减乘除”:减形式主义、加实干导向、乘创新动能、除机制梗阻。只有让考核回归本源、服务基层,才能真正把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践中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