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给年轻干部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作为事业薪火相传的“生力军”,年轻干部正处“出土拔节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塑形,政绩观的“总开关”拧得紧不紧,直接关乎成长方向正不正。今年是湖北“干部素质提升年”,引导年轻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尤需在“接地气”上下功夫。
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高、脑子活、冲劲足,很快就能成为业务骨干。但从基层实践看,少数人身上还存在些“成长的烦恼”,有的没经过基层历练,挨不得骂、受不得委屈,遇点事就闹情绪,甚至把群众当“对立面”;有的功利心作祟,专挑“露脸”的活干,对家长里短的基础工作躲着走,听领导意见点头如捣蒜,对群众呼声却左耳进右耳出;还有的“纸上谈兵”成习惯,满口理论头头是道,调研靠“百度”、布置工作靠“微信”,脚不沾泥、手不沾灰。
这些问题看似是小毛病,实则是政绩观跑偏的信号。若不及早纠正,年轻干部很容易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即便侥幸走上领导岗位,也可能把“政绩”变成“包袱”,到头来既损害群众利益,也断送个人前程。怎么改?“四下基层”就是最好的“良方”,与其在会议室里讲理论,不如到田间地头练真功。
没有真感情,干不出真事业。年轻干部要少当“办公室干部”,多做“串门亲戚”,到社区楼栋坐坐居民的小板凳,跟大爷大妈唠唠家长里短,问问他们的烦心事、揪心事。就像有的干部在社区认了老街坊师傅,跟着学调解矛盾、学政策宣讲,身上的官味少了,烟火气浓了,才真正明白“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柴米油盐里的牵挂。
调研不是旅游打卡,更不能坐在办公室想当然。年轻干部要学这种劲头,把电脑屏换成田埂路,把汇报材料变成民情日记,看看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堵在哪,想想群众期盼的关键点在哪,让实事求是不是挂在嘴边的词,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政绩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能力强不强,得看解难题。年轻干部别怕接“烫手山芋”,要主动到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解这些“练兵场”去,哪怕是解决好一个楼道的漏水问题、为一户困难家庭申请到救助,都是实实在在的成长。就像武昌干部提倡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啃硬骨头、敢接“最烫手的山芋”,政绩观才能在攻坚克难中越树越牢。
说到底,正确的政绩观,不在报表里、不在汇报中,而在群众的笑脸里、在实实在在的变化里。年轻干部唯有把根扎在泥土里,把心放在群众中,在“四下基层”中练就真本领、硬作风,才能在成长路上走得稳、走得远,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震(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