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登顶全球票房第一梯队,到《长安的荔枝》全网热映……当中华传统文化被搬上大荧幕,引发世界关注、国人自豪的同时,也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细细品味、深刻领悟,从这些源远流长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找到了迈向新征程的“成长密码”,那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在历久弥新中领悟“自信”密码。自信自立,方能行稳致远。敦煌莫高窟穿越千年风沙,其壁画彩塑所蕴含的艺术高度与精神世界至今令人叹为观止。三星堆遗址每一次考古发掘,都如打开一部埋藏地下数千年的神秘史诗,让世人重新丈量中华文明源头的广度与深度。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为现代建筑提供启发,传统园林涵养工艺成为城市生态与洪涝治理的新方案。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与时代淬炼,展现出巨大的价值与磅礴的生命力,给了文化自信最扎实的底气,也告诉我们,善于发掘、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人成长的要义、自信的根基。
在守正创新中领悟“创新”密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武汉市黄陂区依托木兰文化,让“木兰系”景点全区开花,用“文旅节”和“沉浸式室内演出”讲述木兰故事,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范本。耳熟能详的故宫文创,开辟了“文旅融合,以文创收”的新方式,从开始只有文创周边产品,到“紫禁城晚霞特饮”的奶茶联名、“博物馆集章本”的推出,再到后来“中国十大博物馆”相继创新。文化饮食、文化活动、文化产业都因“文”而起,因“文”而兴,让“创新性发展”落地生根。如果说文化是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那么创新就是我们触摸现实生活的钥匙。
在亲仁善邻中领悟“为民”密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浙江诸暨枫桥镇的老杨调解中心内,一块“里仁为美”的古训牌匾赫然陈列,讲解员在讲述有关“枫桥经验”的故事时提到,“枫桥经验”核心“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理念,与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无讼”的思想一脉相承,儒家经典《尚书》也昭示了“民惟邦本”的治理思想,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乡贤调解团”、“红枫义警”等方式,更是直接与乡土文化中的乡贤治理相照应,枫桥经验正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治理理念最生动的实践。从“民为邦本”到“仁政济民”,从“以人民为中心”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当传统文化的内涵穿越千年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不谋而合时,当源于人民,发扬于人民又最后为民所用的传统道德文明又一次成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方案时,我们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更对年轻干部提出了肩负文化使命的时代要求。作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力军,年轻干部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首要前提便是长存敬畏之心。唯有以敬畏之心守护文脉、以创新之力传承基因、以务实之举践行使命,方能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站稳脚跟,以“强国一代”的从容与担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子轩(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