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生态铺就幸福路,绿色点亮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18:47 来源: 荆楚网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系统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累计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并付诸实施,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先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推动确立到2030年至少有效保护全球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大好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理念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这一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中国的发展实践,也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方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普遍意义。

在理念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以湖北武汉的黄陂为例,多年来坚持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打造了“春赏、夏游、秋观、冬养”全季旅游模式,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实现“生态资源-旅游产品-富民产业”的转化。更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生态养殖,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8个,黄陂黄牛、荸荠、脉地湾萝卜成功跻身国家级“金字招牌”行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农旅融合”模式,建设共享农庄、采摘园150余家。另外还严控高耗能项目,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建成光伏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推动传统制造业实行绿色技改。黄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大都市郊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态屏障+富民产业”的实践样本,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需要久久为功。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正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绿色篇章,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事实证明,大力建设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必将取得良好成效。在全社会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做地球的“绿色守护者”,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描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更美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灿(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