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为基层减负注入制度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21:3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基层治理注入制度性变革力量。这份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文件,以7章21条具体举措,精准破解困扰基层多年的形式主义顽疾。中央编办最新数据显示,自2024年2月启动以来,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已全部编制完成。湖北的实践正是这场全国性变革的生动缩影,严格遵循法定必需可行原则,将基层事务科学划分为基本履职、配合履职、上级收回三类事项,为根治“小马拉大车”难题提供操作样本。

基层减负的核心要义,在于破除有形束缚。当文件层层加码成为常态,当会议名目繁多占据日程,当督查考核过密牵扯心神,基层服务群众的主业必然被挤压。新规以刚性约束清理冗余负担,部署专项工作文件严格控制在4000字以内,部门综合性督查每年仅限1次,政务应用程序强制打卡功能全面禁止。这些措施不仅是数量变化,更是工作导向的深刻转变。考核应当关注民生冷暖而非材料厚度,工作要看实际成效而非表面痕迹。全国清单编制中普遍将超出基层能力的事项收回上级,正是这种务实导向的集中体现。

制度建设的深层价值,在于厘清权责边界。基层负担过重的症结,往往源于责任不清导致的无限担责。新规要求为乡镇街道明确职责范围,严禁上级部门转嫁责任。湖北的探索具有示范意义,通过精准界定街道与区直部门执法边界,解决社区干部责任不清的难题。枣阳市制定村级主责、协助、负面三张清单后,报表从341项压减至41项,网格员得以转向矛盾调解、关爱老人等实事。责任边界越清晰,治理根基越稳固。当每个岗位成为责任明确的承包地,基层工作者才能找准工作着力点。

减负成效的长效保障,需要建立防止反弹的机制。新规将执行情况纳入巡视巡察与舆论监督,建立报表准入、数据共享等制度。根治形式主义需要持续发力,要警惕文件变种反弹,防止督查检查变相增加负担。报表精简后,需防范新型留痕;会议压缩后,要杜绝变相会议。上级部门应当强化指导而非管控,基层干部需要注重实效而非痕迹,这样才能避免负担循环反复。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随着新规深入实施,全国基层工作者正从文山会海中解脱,走向田间地头,贴近百姓生活。职责清单全面落地,减负措施持续深化,基层干部肩头的负担正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动力。当治理根系深扎沃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天大树必将枝繁叶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阵地、前进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