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宜昌站圆满结束现场,宜昌保安蹲下扶护栏,为众多刀迷让出拍照空间。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蹲姿”,却让全场掌声如潮,并持续在互联网发酵,让屏幕前的千万网友点赞宜昌的城市温度。
这一“蹲”,蕴含着宜昌最珍贵的城市密码。在我们的印象中,执法者常与“严肃”“规范”绑定:指挥交通时手臂划出利落的弧线,维持秩序时声音沉稳如钟。但这一蹲,让警徽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它弯下的不是执法的权威,而是与广大群众共情的桥梁;放下的不是身份的距离,而是服务者的为民姿态。正如一位现场刀迷在社交平台留言:“平时觉得警察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他们的肩膀能扛得起平安,膝盖也能触得到温暖。”
这不是偶然的善意,而是宜昌文明土壤里自然生长出的枝丫。作为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的文明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细节里的温度。斑马线前的礼让行人,彰显着市民的文明素养;垃圾分类的自觉践行,展现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传递着温暖的人情味。这些场景,与此次警察托举手机的画面一脉相承——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而是将心比心的“服务”;不是追求表面的光鲜,而是把“人民城市为人民”写进日常的每一寸肌理。
真正的文明城市,不在GDP的数字里,不在景观大道的霓虹里,而在街头巷尾的一次伸手相助,在执法者的一次弯腰倾听,在每个普通人都能被温柔对待的日常里。宜昌的“文明含金量”,就藏在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中:它可能是公交车上为外地游客耐心指路的轻声细语,是暴雨中为行人撑起的那把伞,是深夜里便利店为晚归者留的一盏灯。当“蹲下”的指挥画面在全网刷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唱会的温暖注脚,更是一座城市用行动书写的文明答卷——它告诉所有人:最好的城市治理,是把“人”放在最高处;最动人的文明风景,是让每个个体都能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
演唱会终会散场,但“蹲下”的温度会长久留存。当刀迷们把这张照片洗出来贴在相册里,当网友们把这个瞬间写成故事讲给孩子听,当更多城市管理者从中读懂“文明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具体而微的共情”,宜昌的这个“蹲”,就成了一颗种子。它播下的是一座城市的人文基因,生长出的是千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斐(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民政府)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