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两项政策形成“0-6岁全覆盖”链条,标志着生育支持从口号转向真金白银的政策性托底,直面“生不起、养不起”的社会焦虑。
生育不只是家事,更是国之大计。作为拥有超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2024年出生率仅6.77‰,生育意愿持续走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2%,老龄化程度加速深化。劳动力规模萎缩与养老负担加剧形成双重挤压,直接冲击社会保障可持续性与经济活力根基。
在此背景下,国家打出的“真金白银”政策组合拳直击生育痛点。自2025年1月起,0-3岁育儿补贴每年3600元覆盖全国合法生育家庭,免费学前教育政策也将于同年秋季实施,形成“0-6岁全覆盖”链条,传递了国家态度,纾解了家庭焦虑,对冲了养育成本,重塑了生育信心,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与人口安全的战略抉择。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建立多维度保障机制。除经济约束外,生育行为还涉及职业发展、性别角色认知等价值权衡过程,要筑牢服务支持、厚植文化认同、保障职工权益、加强市场监管。一是服务支持重在织密全周期照护网,通过社区嵌入式托育点覆盖15分钟育儿圈,依托妇幼保健体系构建“医育融合”健康驿站,让“带娃难”从家庭焦虑转化为公共服务选项;二是文化认同需加强社会引导,强化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教育,基于学校、媒体等多主体,以中小学生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幸福婚姻、和谐家庭故事;三是职工权益保障要筑牢反歧视的防火墙,落实职工岗位保留与晋升通道保护,实施隐性裁员监管,衔接弹性返岗制度,借助数字劳动平台实现居家灵活办公,让职场父母不再陷入“带娃还是保岗”的两难;四是市场监管须紧盯民生痛点,建立母婴商品价格波动监测和预警平台,严打借补贴政策变相涨价行为,让奶粉罐上的价签不再刺痛家长神经。
生育保卫战既关乎国运兴衰,更系于万家灯火。育儿补贴和学前教育免费是降低生育成本的关键一步,但仅靠“发钱减费”难以彻底扭转低生育趋势。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打好政策组合拳。在提供经济支持的基础上,同步补齐托育服务短板、破除职场生育歧视、加强生育友好文化引导、严格规范母婴市场。系统性、全方位的生育支持制度,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的协同发力,以及养育成本的有效降低、父母事业家庭的平衡保障,都将对提升生育意愿、增强国家长远发展韧性起到重要作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于雅雯(武汉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 区发展和改革局)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