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数字技术让红色教育“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16:5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晨霜拂面的微凉、子弹呼啸的震颤、战火硝烟的气息……8月7日,在武昌中华路街新揭幕的联创艺空间,参与者体验《长征・四渡赤水》VR+MR全感剧场,只需戴上VR眼镜,就能“穿越”至1935年的赤水河畔,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的关键时刻,感受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这场让历史“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是一场借助数字技术,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是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浸润人心的时代缩影。

为什么VR这么受欢迎?背景是越来越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对红色历史的感知方式在改变,他们不再简单满足于“坐着听”“站着看”,更渴望“动起来”“融进去”,对互动性、沉浸式、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强,而数字技术恰恰回应了这种期待。

在《长征・四渡赤水》全景剧场,通过VR+MR技术、定制全感装置、实景演员演绎,还原五感极致体验,让体验者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该项目将红色文化与先进技术深度结合,为红色文旅创新提供了全新载体。

以往,提起红色教育,不少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静态的展示、单向的讲解。而如今,数字技术正在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在江西吉安的元宇宙·井冈体验馆,游客能与虚拟的红军战士“对话”。在常熟沙家浜,运用光影、幻影成像等技术打造的《追梦沙家浜》带领游客“穿梭时空”。武昌的AI红巷苗苗更是能用多语言讲解党史,与游客智能互动。这些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的壁垒,把抽象的历史变成了可看、可听、可感的具体体验。数字赋能不仅是感官的延伸,更是互动方式的创新,它让红色历史的讲述由单向灌输走向双向共鸣,为体验者提供了从静态参观到动态参与的教育体验。

当武汉联创艺的全景剧场里,体验者在VR之旅中为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欢呼时,一街之隔的武汉革命博物馆内,红巷爷爷、红巷青马、红巷苗苗三代讲解员,在用最质朴的语言,深情讲述着风云激荡。这虚实相生、新旧交融的场景,恰恰揭示了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的真谛。它从未稀释历史的浓度,而是在为厚重的历史寻找新的时代载体和表达方式,让那跨越时空的信仰之光,更加璀璨。

数字化是手段,传承才是永恒的目的。这条由历史烽烟中延伸而来的红色文化数字传承之路,正乘着科技的东风,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它让红色历史更有温度,在千万颗被“浸润”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民族复兴伟业汇聚起澎湃不息的精神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凯凯(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