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不只是天空的独白,也是人间烟火的舞台。长江日报2025“区区有云见江城”城市影像计划向我们呈现了突破重力的武汉。数以万计的航拍图像和穿云短片,从高空视角展现了武汉的“双面”浪漫,既有黄鹤楼的古韵,又有高楼大厦的现代气魄,每一帧都是视觉盛宴。武汉正是这样一座集文化底蕴与科技创新于一体的交融之城。
武汉的文化之美,是江水与诗篇共同雕刻的。长江与汉水在此交汇,将城市分为三镇,却也融汇出“九省通衢”的磅礴。登黄鹤楼远眺,看大江东去,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仍在耳畔回响,而脚下已是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钢铁脊梁;漫步东湖绿道,烟波浩渺处藏着屈原行吟的楚辞风骨,水杉林间又跃动着现代都市的活力。
武汉的科创之美,藏在它的一砖一瓦里。古琴台的《高山流水》仍在诉说伯牙子期的知音传奇,昙华林的洋楼老街还默记着近代风云;而江滩的霓虹、光谷的“星河”,又将武汉推向未来的浪潮。长江存储的芯片晶圆相较黄鹤楼的飞檐斗拱更显精妙,光纤实验室的光缆同鹦鹉洲大桥的斜拉索都在丈量着世界的边界,创客空间里嗡嗡作响的3D打印机盖过了隔壁百年洋楼中张之洞“实业救国”的呐喊......实验室的冷光与江滩的暖光共舞是武汉独特的科创美学,武汉正以最诗意的姿态拥抱硬核科技,让钢筋森林生长出人文根系,令最前沿的创新沉淀为新的文化遗产。
无人机视角下的武汉,刚柔并济,活力满满,每一帧都是对城市的深情告白。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低空经济在武汉的振翅欲飞。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鼓励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随后,武汉积极响应,加快以低空经济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载着商品的无人机跨越两江已有望实现无人机配送商业化,长江大桥巡检的工业无人机与江滩放飞的艺术无人机可比翼齐飞,后湖上空搭载高精度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无人机已开始实时回传水质数据......低空经济的小切口里,藏着大武汉向天空要发展的大格局。
两江四岸的灯火与黄鹤楼的飞檐同框,珞珈山的银杏与光谷的玻璃幕墙辉映。武汉,正是这样一座城,文化之美与科创之美交融并存,而敢为人先的锐气,则让它永远年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可盈(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