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紧扣新时代支点建设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已深度融入荆楚大地的发展过程,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支点建设的必由之路。要真正在支点建设中撬动“绿色发展”这根杠杆,需要构建起政府统筹、行业驱动、全民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
政策制定要瞄准“圆心”,让杠杆精准发力。各级政府作为政策制定和方向引导的主体,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根据本地产业的实际情况,找准碳排放结构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政策,在“上马项目”决策之前,要将“排不排放、产生多少排放”纳入考虑,并对降碳工作难易程度有充分预估。比如武汉就建立有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市政府专门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建设零碳工厂、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示范点,使得全社会的低碳意识不断提升。
行业转型要延伸“力臂”,让杠杆更有动力。行业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其转型力度决定着杠杆力臂的长度。传统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载体,其绿色转型直接决定着支点建设的生态底色。位于武昌区的中碳登是国家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平台,正在助力更多湖北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比如制造业要构建循环体系、建筑业推广绿色建材,能源业要发展清洁能源,在转型中挖掘增长潜力。像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程正成为能源转型领域的焦点,7月底,湖北电网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火电,成为全省统调第一大电源。如今,湖北全省每用4千瓦时电就有1千瓦时来自新能源。
居民群众要凝聚“合力”,让杠杆持续加力。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小,汇聚起来就是推动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公众要主动学习双碳知识,将环保理念融入衣食住行。比如在消费时优先选择节能产品和可循环包装,生活中坚持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出行时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地铁、共享单车等绿色方式。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都是对“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生活方式的践行。当越来越多人能养成随手关灯、按需点餐、旧物改造的习惯,就能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践行”的绿色氛围,为支点建设筑牢社会基础。
从政府的顶层设计到行业的转型实践,再到公众的自觉践行,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唯有实现了政策引导力、产业驱动力与社会参与力的同频共振,才能在绿色发展支点上形成更强大的杠杆效应,推动区域发展在高质量和可持续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菁(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