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奔涌向前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产业格局,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技术高速发展的背后,数据泄露、算法歧视、系统漏洞等安全风险如隐匿的暗流,时刻威胁着产业发展的根基。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规定,对英伟达公司的约谈,恰似一记警钟,将前沿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清晰地摆在大众眼前。
此次约谈,围绕英伟达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展开。据悉,该芯片被指存在“追踪定位”“远程关闭”等隐患,一旦被恶意利用,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的安全运行将遭受严重威胁。这不仅与我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背道而驰,更凸显出在前沿技术赋能未来产业进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此次依法约谈,在折射出全球科技博弈的复杂环境的同时,更凸显了中国在数据主权领域构筑法律防线的坚定决心。
发展与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脱离安全保障的发展 ,恰似无本之木,繁荣只是泡影;而罔顾发展需求的安全,则如因噎废食,将错失时代机遇。那么,如何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为前沿技术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平衡发展与安全,需构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治理体系。一方面,应为技术创新营造宽松土壤,借鉴“沙盒监管”理念,在可控范围内允许技术大胆探索。例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多地设立封闭测试园区,车企可在此进行自动驾驶技术测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既推动技术快速迭代,又借助园区内严密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筑牢安全防护壁垒。围绕数据安全、算法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快制定统一、严格的行业标准,督促企业树立“安全左移”意识,将安全审查前置到技术研发起始阶段,从源头堵住安全漏洞。
平衡发展与安全,离不开多方协同共治。网信部门应发挥“指挥棒”作用,联合工信、公安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风险研判与应急处置机制;企业作为技术应用主体,要切实扛起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研发投入,不能将安全成本转嫁给社会;科研机构需聚焦安全技术难题,如量子通信安全加密算法、人工智能安全检测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为产业安全保驾护航。各方携手,方能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平衡发展与安全,更需健全“动态适配、与时俱进”的法律保障。技术迭代的速度往往快于制度更新,这就要求法律法规既要有稳定性以明确行为边界,又需具备灵活性以应对新问题。比如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我国及时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既划定了数据使用、内容生成的安全红线,又为技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留足空间。通过“立改废释”的动态调整,让法律始终与技术发展同频共振,既不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也不沦为安全漏洞的“空白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甜(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委宣传部)
责编:董育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