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少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可以用“围着表格转”来形容。同一项数据,可能要在不同部门的表格里重复填写;类似的材料,或许要以不同形式反复报送。有的社区干部一天要处理十几张报表,常常加班加点核对数据,却腾不出时间去走访辖区里的独居老人,也顾不上倾听商户对社区治理的建议。这种被表格绑架的状态,不仅消耗着基层干部的精力,也拉开了他们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针对这一症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制度性改革为基层治理破冰开路。《若干规定》从中央层面统筹全局,划定清晰红线,其中“数据共享替代重复填报”“同类材料最多报一次”等要求,直击基层干部被报表束缚的痛点。各地为落实这一规定,纷纷推动“一套表”改革,在制度层面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走近百姓身边,积极担当作为,从“填表匠”转向“服务者”,在制度革新中重塑干群关系。制度改革的红利,直接转化为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与精力。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报表通”平台整合了903个单位的数据资源,让基层干部从“围着表格转”转向“下沉网格服务”;福建省莆田市的“基层一张表”系统,让台风受灾摸排表能自动提取基础数据,干部们可以把时间用在挨家挨户查看灾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重庆市的“一表通”将11张残疾人报表整合为1张,自动填充12项基础信息,让干部有更多功夫去了解残疾人的真实需求,落实帮扶政策;贵州省统计局把村级统计指标从636个精简到171个,村干部得以更多地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聊聊收成、想想发展路子。这些变化都证明,当数据多跑路,干部才能少跑腿、多走心,基层工作也才能回归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心。
推行“一套表”改革,绝非简单的技术调整,而是深刻的工作理念转变。长期以来,一些部门习惯以“数据留痕”衡量工作成效,把表格数量、数据详略当作考核指标,却忽视了基层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群众。“一套表”改革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它倒逼部门之间拆除数据壁垒,让各单位意识到,真正的治理效能不在于报表的厚度,而在于解决问题的力度。这种理念转变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树立了“以基层为要”的导向。过去部门向下“要数据”时往往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基层承受能力,“一套表”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明确共享责任,让部门从“向基层索取”转向“为基层赋能”。其二,强化了“以群众为本”的意识。“一套表”改革让基层干部跳出坐在办公室写材料的惯性,转而走进群众听需求,把工作场景切换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其三,重构了“以实效为尺”的评价体系。“一套表”让基层工作成效更透明,群众的满意度、问题的解决率,取代了报表的完成度,成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一套表”这场制度性变革既是破除形式主义的利器,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当基层干部彻底卸下表格包袱,走进百姓的屋檐下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基层减负的意义才得到了最生动地体现,才能让基层治理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商务局)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