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高速公路服务区既是展示地方形象的“窗口”,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前哨”。近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出台《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基础设施、服务规范、管理机制等维度推动服务区迭代升级,不仅为群众出行注入“暖实力”,更以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优化、社会和谐构建、民生福祉增进的大文章,彰显了新时代公务服务的精准施策与责任担当。
规范与活力并举,以服务区升级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而服务区作为流动经济的重要载体,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与发展信心。《办法》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加速度”。
在市场秩序规范方面,《办法》明确服务区对外承包经营需通过招投标确定经营者,严禁“以包代管”,并要求每年投入不低于通行费收入1.5%的经费用于设施维护。这一规定从源头上杜绝了垄断经营与利益输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特别是“同城同价”政策的推行,要求30种以上大众商品价格与城区商超持平,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倒逼经营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生态。
在产业协同发展层面,《办法》倡导的“服务区+”模式颇具前瞻性。通过拓展物流仓储、地方特产专柜、旅游展示等功能,服务区从单一休憩场所转型为区域经济的“连接器”。例如,地方特色产品专柜可直接对接乡村振兴产业链,帮助中小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新能源补给设施(充电、加气、换电)的普及,则为物流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硬件支撑,间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这种“服务区经济”的创新实践,正是湖北构建“全域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包容与共享并重,以服务升级构建友好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就必须兼顾公平与包容。《办法》从细节处着手,通过服务供给的“普惠化”与“人性化”,让每个群体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彰显社会温度。
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偏远地区服务区体现尤为明显。针对车流量小、场地受限的服务区,《办法》提出集约化综合服务模式,整合休息、购物、母婴室等功能,确保基础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统一的标识系统与服务标准,更打破了区域间的服务落差,让无论行驶在高速路网哪一段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均质化的服务。
特殊群体关怀措施更具人文情怀。司机之家配备的淋浴、洗衣设施,解决了货车司机“休息难”的痛点;母婴室、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区的设置,则兼顾了家庭出行的多样化需求。这些细节背后,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民生理念,也是构建包容型社会的生动实践。
此外,《办法》建立的动态评级与社会监督机制,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五级服务质量评级(一级至不达标)、投诉电话24小时响应,将服务区管理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这些措施既提升了服务透明度,也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隐患。
品质与温度同行,以民生改善创造人民幸福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办法》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用一系列“微改革”提升出行幸福感,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地生根。
在基础服务提质方面,24小时免费开水、干净整洁的公共卫生间、母婴室等“标配”服务,解决了群众出行的“刚需”。而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则让出行更高效、更省心,目标是提升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安全保障升级同样关乎群众“稳稳地幸福”。服务区AED设备全覆盖、消防定时巡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构建起“安全防护网”。据报道,去年国庆期间,某服务区通过AED成功救治一名心搏骤停司机,这样的案例正是《办法》出台的诱因和成效的生动见证。
小窗口折射的是大民生,微改革彰显的是大情怀。高速公路服务区虽小,却是观察治理能力的“窗口”。《湖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既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为全国服务区升级提供了“湖北样本”。让我们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细节入手,用更精准的政策、更务实的举措,让每一项改革都充满温度,让每一次服务都贴近民心,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民生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茂军(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经科局)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