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竖起来的社区”需要“暖起来的党建”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6日12:0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1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在武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他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以实际行动造福群众。党建的引领力,最终要落脚于服务力、凝聚力、发展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在湖北省科创大厦里,一场关于“温度”与“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进行,为楼宇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注脚。

科创大厦,这座汇聚了68家企业、1400多名员工、280余名党员的“垂直社区”,曾是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人员流动快、企业类型杂、诉求多元化。过去,党建与楼宇发展有时像两条平行线,难以形成深度交融。如何破局?珞珈山街道党工委给出了答案:党建引领楼宇治理,核心在于注入“有温度”的服务,只有让身处其中的企业和人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实效,治理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党建不是简单地“建组织”,而是致力于“建生态”,通过构建楼宇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成立楼宇理事会,让党的组织力穿透钢筋水泥的隔阂,将写字楼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立体社区”。

这份“温度”,首先体现在服务的精准直达上。科创大厦的实践告诉我们,楼宇党建不能浮于表面,必须直击痛点难点。通过整合资源,在楼宇内打造了500平米的党群服务阵地,将政务服务直通车开到企业“家门口”,“就近办”“直接办”成为现实。更可贵的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细微之处:聚焦职工需求,打造关爱新兴领域从业者的“暖新珈油日”,成立“白领科学社”,推动楼校联动、企业联建、白领联谊、青年联学;针对“带娃难”的普遍困扰,办起了深受欢迎的楼宇托管班,托管班空间还灵活转化为青年兴趣社、午间读书会、周末伴空间。一个空间,多重功能,真正成为楼宇职工“共同的家园”。这背后,是党组织主动作为、整合资源的务实担当,是“有呼必应”服务理念在楼宇的完美诠释。当服务精准地解决了企业员工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党建的“存在感”自然就转化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治理的根基也就更加牢固。

这份“温度”,也体现在治理的共建共享上。科创大厦没有采取“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管理,而是创新性地推行“四提三议两决一评”楼宇自治机制。企业代表提出的需求按轻重缓急分类,通过企业赋能、中层交心、员工恳谈分层议事共同商讨,形成决策并接受评议。托管班从需求提出到圆满解决,正是这套机制高效运转的例证:企业代表提需求,楼宇理事会成员单位主动免费提供场地,热心企业捐赠学习用具,街道党工委链接武汉大学、科研院所资源,大学生党员担任老师,企业工程师为孩子们科普工业魅力,多方协同,合力破题。这种模式,让楼宇内的企业和员工从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乃至“决策者”,激发了楼宇治理的内生动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凝聚共识,让楼宇的“主人翁”们共同描绘治理蓝图。这不仅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认同度,更在协商共治中涵养了楼宇的共同体精神。

这份“温度”,最终催化的是发展的澎湃动能。“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楼宇党建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科创大厦将党建与楼宇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科创金融、法治惠企等专业服务站,通过“党建助理员”街校共育计划等,将高校智力引入楼宇,促进产学研结合。党建搭台,经济唱戏,服务与治理的“温度”,成为吸引和留住优质企业、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软环境,营商环境优化,楼宇品质提升,最终反哺于区域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武昌区能入选“全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区优秀案例”,其背后正是无数像科创大厦这样的楼宇,通过有温度的党建,将冰冷的“空间载体”转化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科创大厦的实践清晰地印证,党建引领楼宇基层治理的密码,深藏于“温度”二字。这温度,是精准服务解难题的务实行动,是共建共享凝共识的自治活力,是服务发展添动能的融合之道。它让钢筋水泥有了人情味,让高速运转的经济单元有了凝聚力,让治理的宏大命题在楼宇的方寸之间变得可感可触。当楼宇里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治理的实效,当他们的诉求得到回应、困难得到解决、价值得到实现,那么,党建的引领力就真正转化为了强大的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城市不仅要有不断刷新的天际线“高度”,更要有关注人、服务人、成就人的治理“温度”。让楼宇党建持续散发这温暖的治理之光,我们就能在城市的垂直维度上,书写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彩篇章,为湖北“建成支点”筑牢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治理根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晓晗(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