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图景。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的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化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只有更好领悟“两山”论的精髓,探索转化路径、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能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多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正镌刻着江豚重现、沙鸥翔集的诗意画卷;浙江安吉的万顷竹林化作生态富民的“摇钱树”,生动诠释着“点绿成金”的实践路径;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到“林海绿明珠”的生态奇迹,让荒原变林海、绿树生金银。正是这些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更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必须心怀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两山”理念在代代传承中绽放更持久的生命力。
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关键在于通过系统性举措将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收益,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一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是根本路径。需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依托地域生态禀赋,培育新能源、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如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化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绿色转型;同时将生态价值融入产业升级,让绿水青山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驱动生产方式智能升级是核心动能。隆基绿能用单晶硅片刺破传统能源阴霾,以智能制造点亮绿色电力的未来;玛纳斯棉田借智慧滴灌唤醒戈壁生机,让精准农业在干旱之地绽放绿意。通过科技赋能生产限制,用创新之刃劈开困局,将生态桎梏化为发展通途。
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可成,它呼唤着全体公民的自觉担当与共同行动。绿色出行的普及正在让低碳理念融入生活,如共享单车的车轮转动着减排的节奏,地铁公交编织的便捷网络以及日益增多的新能源汽车更标志着交通领域的深度绿色变革。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能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为守护城市的“蓝天指数”贡献不可或缺的“微力量”。
垃圾分类的落地则让环保从口号变为现实,从社区投放点的细致引导,到居民家中的源头分类,“随手分”正逐渐成为新的生活自觉,让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真正扎根日常。此外,人们对环保标识产品的青睐、对过度包装的抵制、对一次性用品的摒弃,正凝聚成强大的社会共识,推动产业链向低碳化、可持续化转型。从出行到生活,从消费到生产,千千万万个体的绿色行动如同涓涓细流,当它们汇聚成河,便会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浪潮,让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照进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指引我们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行动指南。在这场绿色征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崔争妍(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