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在武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这一要求深刻指出了当前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必须用好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这两个“制胜法宝”。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群众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挑战,唯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动员力,才能破解治理难题,夯实执政根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根本原则决定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大政策落地和民生工程推进中,政治把关如同“导航系统”,确保治理实践不偏航。面对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时,始终站在政治高度分析问题,才能确保方案制定既算经济账更算政治账;在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政治坐标规划布局,才能做到既看眼前利益更顾长远发展。把政治建设贯穿治理全过程,本质上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这既守住了党的领导这一“根”和“魂”,又找到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桥”和“路”,让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组织优势是基层治理的发动机。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治理任务日益繁重与治理力量相对薄弱的反差。破解这一矛盾,关键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洪山区构建的立体化组织网络,既注重纵向到底的组织覆盖,又强化横向到边的资源整合,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这套组织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这充分证明,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最大的组织优势,也是基层治理最可靠的保障。推动组织方式与时俱进,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是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绝非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有机融合。既要确保“方向盘”把得稳,又要保证“发动机”转得动。这种融合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需要在体制机制、工作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实现深层次耦合。武汉市在推进基层治理中创新建立“红色物业”模式,将党组织嵌入物业服务链条,既强化了党对基层治理的政治引领,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组织活力,使物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大幅提高。新时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打破“就政治谈政治,就组织谈组织”的思维定式。要善于用政治眼光审视组织建设,用组织手段保障政治落实,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检验“双优势”融合的成效。这既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长远之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法宝。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让政治优势这个“导航系统”更精准,让组织优势这个“动力系统”更强劲,通过“双轮驱动”把党的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办好民生实事筑牢坚实基础,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汇聚磅礴伟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婧琦(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