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向“新”而行 争做“科创型”干部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7日12:5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强调,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干部需强化能力素质,主动学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知识,以“人才变量”激活“发展增量”。8月5日,“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武昌区连续6年蝉联全省首位,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一支懂科技、善创新的干部队伍功不可没,他们在政策制定、项目推进、企业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是激活科技创新发展动能的“关键引擎”。

科创型干部的优势在于思维开放,善于学习。新时代新征程,向“新”而行、以“智”提“质”,是时代赋予科创型干部的核心要求。科创型干部脑子活、学得快,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方面,要深入钻研AI、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演进趋势及具体运用,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度,不做科技“门外汉”;另一方面,要探索前沿科技在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等场景的具体应用,让科技赋能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将“高大上”的科学技术转换为“接地气”的方法指南,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治理场景中游刃有余。武昌举办“青锐班”专题研讨活动,组织百名年轻干部探讨AI赋能武昌区产业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及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正是理论联系实际为科创型干部赋能。

科创型干部应在实干中彰显担当。科创型干部不仅要懂行,更要实干。要始终认准服务者的角色定位, 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既懂政策制定、又懂产业基础、更懂前沿技术,才能打通科教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核心堵点。干部需要精准的政策洞察力来有效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如武昌区干部化身“零号员工”靠前服务,进入科创企业一线,梳理出政策不清、融资不畅等问题清单,从“等需求”变为“挖需求”,切实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难题;同时,要整合专业资源,充当产学研的“黏合剂”,如武昌区创设“院士开讲”宣讲品牌,激活科教聚集优势,打造创新高地。湖北作为科教大省,亟需更多既懂“科研语言”又通“市场密码”的干部,推动珞珈山、喻家山的智慧涌向产业沃土,真正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科创型干部需要机制“撑腰”,破除“不敢创、不愿闯”的顾虑。创新难免遇到未知的风险,只有让干部没有担心放开手脚干,才能培育敢闯、愿闯的科创型干部。一是树立创新标尺,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量、科技成果转化实效等硬指标,作为晋升“硬通货”,以创新论英雄。二是保障试错空间,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能,自身却充满不确定性,推进产业科技创新需要不断探索与试错。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在制度上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明确尽职免责、宽容失误,激励干部卸下“怕犯错”包袱,敢担当、敢创新、敢作为,强化科技创新“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担当战略支点,只有更多懂科技、善创新、敢担当的干部冲锋在前,才能真正激活“科教大省”的创新基因,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能;只有以“干部所能”回应“时代之问”,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更亮眼的湖北加速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丁赛(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