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在浙江安吉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这一理念如同一颗闪耀的思想火种,在中华大地播撒下生态文明的希望,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走向。时光荏苒,“两山” 理念不仅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指南。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二十年前,安吉余村因开矿采石陷入“山秃水污”的困境,村民在粉尘与噪声中谋生;湖北江夏的梁子湖畔,化工企业林立,湖水一度沦为劣Ⅴ类。而今,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发展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增长十余倍;梁子湖退出全部化工企业,建成环湖绿道和生态湿地公园,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这种转变背后,是发展观的革命性重构——“两山”理念彻底颠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范式,开创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径。当高污染的化工厂让位于零碳乡村图书馆,当“酱油汤”般的溪流重现二类水质,当矿坑变身为日销8000杯咖啡的生态度假区,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规模扩张”到“绿色跃升”,生态优先、创新发展的姿态越来越强。湖州绿色信贷余额从2017年的369.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098.79亿元,安吉竹林碳汇交易每年为竹农带来2800万元收益;江夏区通过2200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将生态治理从“人海战术”转向“数字智治”;十堰市推行“生态信用积分”,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体系,激发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这些数字背后,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中国密码”——通过市场化机制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让“养在深闺”的绿水青山成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生态资产”。
从“先行先试”到“制度引领”,改革突破、顶层设计的初心本色越来越亮。湖州率先实施的“河长制”已在全国推广,6.4万名河长守护着江河湖泊的清澈;安吉探索的“以竹代塑”产业路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纳入全球生态治理案例库。这些好点子能落地生根,说到底还是国家在生态建设上够坚定——从把生态文明写进国家发展总蓝图,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刻进党章,再到专门设立全国生态日,上头把路铺好了,下边干起来就有底气。在湖北,江夏区建立“生态共治中心”,十堰市推行“生态信用积分”,均体现了制度创新对生态治理的赋能。
从制度创新的深耕,到发展成色的跃升,“两山”理念的实践不断走向纵深,其影响力也早已跨越国门。当湖州的“河长制”被肯尼亚借鉴,转化为本地化的河道巡查制度;当安吉“以竹代塑”的绿色产业模式走进东南亚,为减塑降碳提供新路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正以务实方式走向世界。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度性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能,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评价的,中国探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兼具智慧与行动力的“中国方案”。
二十载春秋,山河为证。从余村的蝶变到长江的复苏,从省域实践到引领全局,“两山”理念重塑美丽中国,神州大地焕发新绿。它让我们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非空谈,就藏在一次次关停污染源的决心里,藏在一条条河流重现清澈的日常中。当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江山万里铺展的,是更加蓬勃而深远的希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羲(武汉市江夏区“小纸青”团队、纸坊街道办事处)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