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奋力创一流、争第一、做唯一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7日13:4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15日,2025年武汉组工干部培训班开班。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玲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强调要提振精神、奋勇争先,大力营造真抓实干、拼搏奋进的浓厚氛围,持续推动全市组织工作创一流、争第一、做唯一。这既是向全市组织系统发出“事事争先、个个率先、处处领先”的冲锋令,更是对武汉各级组工干部提振“比学赶超、攀高比强”精气神、激发奋勇争先冲刺姿态的勉励鞭策。

当前,我市各项工作呈现欣欣向荣、你追我赶的态势,干事创业氛围让人热血沸腾。“创一流、争第一、做唯一”,既是落实“择高而立、向上而行”目标的奋进姿态,更是保障武汉交出支点建设过硬答卷的关键举措。

让“学起来”成为创一流的核心引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组织部门作为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任,组工干部更应争当表率、争做示范。面对武汉发展转型新形势,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空杯心态”,在推动发展中找准组织工作“发力点”,主动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专家学,力争全面掌握干部、党建、人才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市委组织部机关举办“书香组工·凝心铸魂”读书分享交流会,引导干部提升思想境界、振奋精神状态、矢志拼搏奋斗;武昌区委组织部创新实施“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围绕新质生产力、碳金融、文字能力等主题,采取部领导交流学、各科室干部登台讲等方式,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本领。通过加强学习,提升组工干部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让“动起来”成为争第一的实战标尺。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2022年以来,武汉市委组织部接续选派2000余名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着力探索出一条干部培养与基层治理互融互促的新路子;武昌区深化实施“零号员工”制度,2024年以来选派1000余名党员干部对接800余家重点企业,解决企业招引、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以干部之“变”撬动发展之“进”;东湖高新区发扬店小二精神,持续推进“部门领导坐窗口走流程、亲体验”实践活动,以干部服务“加法”激发营商环境的“乘法”……从“纸面方案”到“具体实践”,武汉组织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彰显效能,在服务大局中迸发活力。

让“干起来”成为做唯一的创新基因。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武汉“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于武汉而言,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艰巨挑战。“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怎么落到具体项目上?现代化治理新路如何蹚出实效?如何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诚然,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任务繁多、担子很重,亟须一批勇于担当、勇争一流的“闯将”。发挥市发改、科创等部门优势,围绕49个专业方向,采取理论研学、导师领学、岗位跟学等举措,提升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持续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6办3中心”架构,推动编制资源“减上补下”,不断加强基层力量;系统重塑“武汉英才”计划,深化“学子聚汉”工程,全力打造人才安身、安心、安业的沃土……这一项项有力举措,正是“干”字当头、创新突破的生动写照。

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争“第一”就是创“一流”,这体现的是敬业态度,更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当“学”的深度对接“世界光谷”的科技浪潮,当“动”的速度呼应“长江新区”的建设节拍,当“干”的高度对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武汉组工干部正以“创一流”筑牢基石,以“争第一”锻造锋芒,以“做唯一”定义未来,进而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